心有所持为百姓 初心常在真扶贫

——记石泉县纪委监委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长吴昌权
打印

 

 

喜河镇奎星村,位于秦巴山区腹地,被汉江天险阻隔,距县城100多里山路,落后闭塞;贫困户100户284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医疗条件极差,全村持证残疾人多达23户26人……

扶贫驻村3年里,孩子2年高考没人陪护,雪夜开车翻进山沟2次,铲牛粪,割牛草,体重锐减20斤,为扶贫产业和贫困户垫钱多次……他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叫板”深度贫困,为“群众的贴心人”作上了最深刻的脚注。他就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派驻喜河镇奎星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长吴昌权。

怀揣“初心”换真心

2015年刚入冬,吴昌权成为工作队长的第一天就背着铺盖和锅灶住进了奎星村委会。

为尽快摸清贫困底子,吃透致贫原因,他逐户摸排对每一家的情况都如数家珍。更让村民赞许的是他的热心肠,不管大事小事,只要群众来找,他都一口答应。徐德香的养老金没拨到位,他帮忙咨询解决;林旺秀病了没人管,他找大夫佘药;代仲山年迈没法把化肥拉回家,他来回拉了4趟;赵良地没有现钱缴纳农合医疗款,他掏钱给垫上,这一垫就是上万元……尽管村上扶贫产业忙,但这些“分外”事,他一样都没拉下。

2016年“五一”,在帮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时,他痛风发作,仍强忍着痛,两天里硬是一瘸一拐地把贷款手续办完了。全村30多户贫困户的扶贫贷款,需要定期到银行清利息,来回还要花路费,他就主动承担代办,村民都很放心地把存折密码告诉他。

贫困户陈世银是个60岁的单身汉,2016年10月,陈世银突发脑溢血,被邻居送到医院急救,吴昌权得知情况后,立即带着准备给母亲看病的1万元赶到医院,垫交了医疗费,让陈世银得到救治。面对这份恩情,治愈后的陈世银逢人就说:“吴昌权队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的命都丢了。我不仅要好好活着,还要早点脱贫。”

而鲜为人知的是,吴昌权由于长期伏案写作,患有严重的颈椎和脊椎病,疼痛让他整夜睡不着觉,有时连基本的睡眠都没法保证,但他仍然坚守在扶贫一线……驻村三年来,吴昌权一直把20年前自己上学用的搪瓷碗带在身边,他说要让这只搪瓷碗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初心”。如今他用赤诚的“初心”换来了群众的真心。

倾注“真力”生动力

如何使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致富?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吴昌权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以贫困户融资为主体,成立良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然而,找到了合适的扶贫项目,也联系了贴息贷款,可贫困户怕担风险,就是不愿意贷款入股。

随后,吴昌权开着私家车,带着村干部,利用15天公休假、穿越6个省份、行程5000余公里考察肉牛养殖项目,为了节省费用,他亲自当司机“连轴转”,找最便宜的旅馆住,饿了就吃碗面,渴了就喝自带的白开水,却没要村上一分钱补贴。

很快,石泉县康硒肉牛养殖合作社注册成立,吸纳39户贫困户入股150万元,占地5000余平米的牛场在奎星村拔地而起,引进良种牛100头,第一批19头牛成功出栏,卖出了27万元的好价钱。养牛合作社也被授予市级贫困残疾人帮扶基地和县级贫困劳动力就业基地。

不但要“谋大事”,还得“干小事”。一直以来,这都是吴昌权“能成事儿”的法宝。牛场缺少流动资金,他说服妻子,不计利息和家庭负担,个人贷款30多万元无偿借给牛场周转;为帮群众抢收青储饲料,伏案工作变成“泥腿”满地跑;牛场忙不过来,他纵身跳进牛圈铲牛粪,原先执笔的双手满是血泡;暴雨导致山体滑坡,阻挡了饲料运送,他顶风冒雨抢修道路;为抢救母牛,他深夜冒着大雪,独自一人开车翻越凤凰山发生车祸,私家车扭曲变形返厂大修,自己花了5万多元,却没有找组织……当然,这些也没能阻挡住他扶贫的脚步。

有人在背后评价他“太犟”,他知道以后笑着说,只要敢出“真力”,这种“真力”像引擎一样,会源源不断的转化为奎星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动力。牛场建成后,实现贫困户就业10余人,阶段性用工10000余人次,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18户21人,年支付工资达50万,辐射带动贫困户200户以上。

誓将荒野变产业

“只有一点坡地,靠种水稻和玉米维持生活,一年到头挣不到钱。”残疾贫困户徐德香说。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让贫困户增收?吴昌权发现,以往农作物秸秆基本都被就地焚烧。于是,牛场削减了原先从外地运输“精饲料”的采购量,转而回收周边的农作物秸秆作为饲草,实现饲草就地产销,牛场还节约了成本。

而徐德香仅卖秸秆一项就能增收7000多元。此后,吴昌权组织群众种植饲草300多亩,收购农户秸秆500多亩,年收购秸秆饲料达240余吨,农闲时节的土地变废为宝。

“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还得把荒山变成花果山。”吴昌权介绍,奎星村有耕地1300余亩,但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情况特别严重。

为此,吴昌权深入研究土地流转、产业奖补等政策,最终,奎星村盘活荒地300余亩,栽种核桃、雪李、拐枣等832亩,林下家禽6000余只,40多户贫困户当上了“老板”,原先的荒野已然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

三年间,吴昌权带领扶贫工作队逐步探索出了以建百头牛场、兴千亩杂粮果、养万只家禽为核心的“百千万”产业发展路子,各家各户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百千万”工程,真正实现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扶贫产业全覆盖。先后为村上争取项目物资合计600多万元,新修水泥路4条8公里、便民桥2座、水窖4座、移动通讯塔1座,为群众代办事项200余件。

连续三个年度考核获评优秀,去年还被县上评为优秀扶贫驻村工作队长,原本可以结束驻村工作的吴昌权,在组织征求意见时,却主动申请继续留任。吴昌权说:“我不能走,能被这里的群众需要是我的荣幸、我的幸福、我工作的价值。”(石泉县纪委监委


上一条:初心(报送单位:宜川县纪委监委)
下一条:在希望的田野上(报送单位:宝鸡市纪委)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