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吃空饷”不是疑难杂症
打印

河南周口两个月查出近6000人“吃空饷”,财政开支超1亿元。记者在网上搜索“吃空饷”,显示的有关信息达425万条,几乎涉及各个省份(据9月12日《法治周末》)。

这样的信息令人着实吃惊,因为在印象中很多年前国家就开始治理吃空饷了,如今仍然问题多多,对此,我们必须要追问。

吃空饷的恶劣影响自不待言,一个地级市为吃空饷付出的代价就1亿元,这还是初步查明的,那么,没查出来的呢?全省、全国呢?可怕!

吃空饷者就像寄生虫,吃的是国家的钱、纳税人的血汗,损害的是公职人员的形象、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必须及时清理、严肃查处。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为什么这种现象就屡禁不绝,好像成了疑难杂症呢?笔者认为,这里固然有查处的决心不够、力度不够持久等走过场的原因,更应从制度上进行反思,拿出有力武器。

一者,必须严惩寄生虫。发现吃空饷的人,不但要没收其不当所得,还要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比如双倍返还。否则,寄生虫被发现就是停发“粮饷”了事,大不了再给个行政处分,这在不劳而获的利益面前实在无关痛痒,钻空子的成本几乎为零,有条件的人就会趋之若鹜,何谈禁绝?

二者,寄生虫很难自动脱离宿主,清理掉它,要给宿主施药,给宿主治治病。严惩吃空饷,需要对单位负责人设立“一票否决”高压线。有人会说,这点小事就“一票否决”恐怕不合适。其实,这完全不是小题大做。一方面,如果单位负责人说自己不知道有人吃空饷,那就是连单位的人员状况都不清楚,至少证明你不适合单位负责人的岗位。另一方面,如果是明知而放任吃空饷,就是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公职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更是守土有责,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不能随便花,更不能作为送人情的筹码。如果这个底线守不住,就是对岗位的亵渎,就是失职渎职。一票否决,不冤枉。

三者,吃空饷乱象透露出的,更是公职人员信息透明度的缺乏。一个单位公职人员有多少,有没有人吃空饷,单位人事部门、财务部门一碰就知晓了,有多少在上班,发了多少工资,很容易弄清楚。但是,吃空饷的人,多少都会“上头有人”,如果有领导指示“保密”,恐怕下属也不敢“忤逆”吧?在种种潜规则、封口令之下,有没有人吃空饷,同一个单位的同事都有可能不知道,监督起来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完善制度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增强公职人员信息透明度,让公众来监督。公职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接受人民监督是必然的,公职人员信息向社会公布也理所应当。

与其设计一大堆制度,动用一干人等围追堵截,不如“一招制敌”,公开公职人员信息,让全社会来监督,如此,不但吃空饷问题可以解决,更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平台。

一句话,阳光下,吃空饷不是疑难杂症。


上一条:瀑布喻清廉 人生当自律
下一条:根正苗会红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