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 不为物累
打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人的一生充满了考验,名利关就是其中一个难过的关口。正如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所云:“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刻意追逐名利,不管最终是否得到,都会被名利所绑架。只可惜,“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且看那些贪官,被名利二字牵住、困住、缚住、绊住,以致陷入名缰利锁难以自拔,甚至见利忘义、出卖灵魂,走上歧路,最终身败名裂。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比如李白眼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苏东坡脚下“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一作虚?舟寄渺茫”。正所谓,“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一个淡泊名利、不为物累,将功名富贵不放在心上的人,才是一个脱俗之人,才会保持高风亮节。“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要摆脱名利的羁绊和困扰,就要做到非我之物不苛求、身外之物不必求,追求高尚的人格。蔡锷将军就曾讲:“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意思是一个人若希望拥有广阔的胸怀,就必须首先做到淡泊名利。否则,一旦为名利所累,弄虚作假以捞取功名,不择手段以追逐私利,就会迷失本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看淡名利,以淡泊的情怀书写高洁人生,才能以德服人、行稳致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淡泊名利、不为物累,才能无私无畏。反之,就会畏惧强权、畏惧关系、畏惧报复、畏惧邪恶,丧失锐气、骨气、正气。据史书记载,西汉末年任京都洛阳县令的董宣,以无私无畏著称。先看其“无私”——董宣于74岁去世,光武帝刘秀遣人吊丧,“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家中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哀伤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再看其“无畏”——董宣不畏权贵,“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光武帝胞姐湖阳公主的家奴害了人命,也被他捉来杀了。光武帝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光武帝感叹他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称其为“强项令”。

一心为公,自然刚正不阿。党员干部只有摒弃私心杂念,胸怀天下,情系百姓,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才能无所畏惧、敢于斗争。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人生短暂,人格高于天,名利不足道,与其被浮名虚利困住,不如坦荡清白过一生。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以澄澈、超然、豁达之心淡泊名利、不为物累,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上一条:从微观角度叩问初心
下一条:渭滨区纪委监委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