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刚骨 安身不牢
打印

施耐庵在《水浒全传》中有一句话:“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指一个人如果没有坚硬的骨头,就难以立身行事。锻造一身刚骨,这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做人做事应有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也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内在要求。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者,脊梁也。一个人有了精神脊梁,才能挺直腰杆做人。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从陶渊明的“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蔡元培的“宁正直而败,毋诡诈而胜”,到陈毅的“一生无媚骨,至死不饶罪”等等,无不展现出宁折不弯、堂堂正正的骨气。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立地顶天,光明磊落,正气浩然,这种英雄气概展现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骨气。所以,古人把“有没有一身刚骨”作为一个人是否坚毅正直的重要标准。明代官员左英纶教育儿女要做到“五硬”:“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入史局须手硬,拒贿赂赃钱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就是说,大丈夫在权贵面前要堂堂正正,挺直腰杆,不可谄媚逢迎;任谏官要公正无私,敢于直言,不可吞吞吐吐;做史官要尊重历史,秉笔直书,不可人为粉饰;拒受贿赂赃款要心如磐石,旗帜鲜明,不可心生贪念;遇别人向自己进谗言时要防止口蜜腹剑,不可轻信谗言。这里提到的“五硬”,铁骨铮铮,坚毅刚硬,今天读来,仍正气凛然、荡气回肠。

山无脊梁会塌方,人无刚骨易垮掉。党员干部立刚骨,就是要讲党性、扬正气。党性强,则骨气硬;正气足,才有精气神。党员干部要挺起脊骨、立起刚骨,必须“防软骨”。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精神“缺钙”,患上“软骨病”。必须“戒媚骨”。要正直如绳,坚持原则,坚守做人的底线,捍卫做人的尊严,断不可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丧失人格、败坏风气。必须“强筋骨”。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党员干部只有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长才干、强筋骨,才能在沧海横流中尽显公仆本色。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立起刚骨,最重要的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比如,历千年而不衰的“一代名公”包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时人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他曾赋诗明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他以清心治本,以直道谋身,留下了许多传唱千古的佳话。公则无私,廉则无畏。近代教育家唐文治曾写过一副对联:“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一名党员干部若是在廉洁上过不了关,心役于名缰利锁,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围猎,骨头就会变酥变软,就会低头弯腰缴械投降,从而气节不保,底线尽失。“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党员干部只有尽公仆之责、守清廉之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才会百邪不侵、正道直行。

刚骨在身,立地顶天;刚骨不存,烂泥一摊。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要啃下各种硬骨头,自己首先必须骨头硬。惟有挺直脊梁、立起刚骨,做人才有骨气、履职才有底气、干事才会硬气、群众才会服气。


上一条:打造“清风永寿”廉政品牌
下一条:记最美奋斗者汪勇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