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保民辅四王清廉遗爱在甘棠——廉政文化的鼻祖召公姬奭
打印

召公姬奭(shì)为周文王姬昌的长庶子,出生于“堇(jǐn)荼如饴”的古西岐,采邑位于召地(今岐山县城西南),位列三公,故称召公,亦称召伯。他作为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不仅被后世誉为“旷代辅弼”,更被誉为廉政之鼻祖和廉吏始祖,堪称华夏廉政文化第一人。他的廉政思想和行为,为历代官吏和士庶树立了标杆,是当代人反思借鉴的一面镜子,更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工作的源头活水。

作为“旷代辅弼”,召公为开拓周王朝成康之治立下了不世之功。周文王姬昌时,召公帮助其处理西岐事务,曾巡行江汉诸国,布文王之教,为后来的伐纣战争建立了统一战线。召公还和太公姜子牙、周公姬旦一起,参与武王姬发伐纣,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后来,又奉周武王之命,“释箕(ji)子之囚。”成王姬诵年幼时,召公协助周公摄政,稳定了建国不久的动荡局面,镇压了管叔、蔡叔、霍叔等三监和东夷的叛乱。又和周公一起,主持营造“成周”的设计和建造过程,并被进位为太保。随后又以高龄之年佐周康王姬钊,不负众望,教导康王,励精图治,使“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周朝出现了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成康之治”。

召公辅政业绩卓著,功垂千古,而他在辅政中一以贯之的从政理念、清廉作风、惜民爱民的人格魅力,更是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耀千秋。爱国、敬德、保民、惜民的思想伴随他从政全过程,他那劳碌的身影始终闪耀着勤廉执政的光辉,张扬出了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廉政不仅仅是指为官清廉,更在于心存国家,有着忠实于国家的爱国之心,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这是他政绩卓著的原生动力。一个好的官吏要心系百姓,有着爱民之心,懂得体恤百姓之苦,更应该为官清廉,心存官德是他终身践行的准则。召公最先提出“敬德保民”的施政理念,还提出最高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带头成为德的典范。“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见《尚书·周书·召诰》)大意为王有德,小民才能效法,王业自然就显达了。召公在辅佐武王期间,就曾因西方旅国送武王一只獒,担心会使武王玩物丧志而作《旅獒》,劝君主“明王慎德”。他也以“岂弟君子,四方为则”(见《诗经·大雅·卷阿》之语告诫成王,大意为王要做天下的榜样,最高统治者应有仁德,成为庶民的模范。

召公履政尤以保民护民为准则,年复一年和日复一日地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解决人民疾苦,平审狱讼,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甘棠遗爱”的佳话。《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即:“ 蔽芾(bì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憇。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即枝叶茂盛的棠梨,不翦不砍莫动它,召伯曾留在树下!枝叶茂盛的棠梨,不翦不劈莫损它,召伯曾歇在树下!枝叶茂盛的棠梨,不翦不拔莫伤它,召伯曾停在树下。召公常处理政务于朝野,曾有“有司请营邵以居”,即办理具体事务的官员请求营建召地,让召伯居住。召公答之说“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断然拒绝了下属的做法。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透漏出召公那真挚的爱民情怀,特别是他那“劳一身而不劳民”的精神境界让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折服,让多少贪暴者汗颜,得到了百姓的衷心赞美。发展到后来儒家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他的不劳民、不扰民的清风正气,成为千百年来官吏的楷模,也被人们深深的怀念着,人们把甘棠树当作召公清廉贤明、德政爱民的化身来敬拜,“棠阴”也成为良吏政绩的代称。太史公司马迁曰:“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孔子也说:“吾于《甘棠》,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毛诗传笺“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唐玄宗李隆基有感召公德政,曾吟出“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感叹之语。文天祥曾写有“我有扬州鹤,谁存召公棠”之句,赞扬勤政爱民的召公,范仲淹更是做出了“愿此周召风,达我尧舜知”的评价。召公生于斯长于斯的岐山大地也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记忆,岐山县城西南八里刘家塬古曾称召亭村,村内有清光绪年间所创建的召公祠,世代香火旺盛,院内有甘棠树一棵,被百般呵护。存有的《召伯甘棠图并记》石碑则是很有艺术价值的岐山乡土文物之一。其图文并茂,书法精美绝伦,拓本广为流传,使召伯甘棠之名远近皆闻。


上一条:清廉刚正陈公弼
下一条:陈雨皋:议政参政的楷模 勤政廉政的典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