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在圣贤 为官心存家国

打印

家训: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家国,岂计身家。

出处:《朱子家训》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庭的享受?

品读:家训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效,对于我们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读书人何以成名成家、为后人敬仰,仅从他们读书的胸襟,便可窥斑见豹。古人崇尚读书,善于向圣贤学习者大有其人。如被推崇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以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高度行为自觉,为我们树立了行业标杆。古人刻苦读书、痴学好学者比比皆是。如晋代车胤练囊盛萤火以照书;汉代大儒董仲舒痴迷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终生手不释卷,宋时游酢、杨时为求得老师真学问程门立雪,北宋范文正公,昼夜苦学……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干事信心,强化责任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时代担当,不断锐意进取、努力作为,奋力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以家国为己任、把人民放心间。汉代名将霍去病,“挟雷追风奔战场”“金戈铁马气如虹,十万匈奴一扫空”,致使“漠南无王庭”;决胜千里的霍去病却因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让人为之动容;北宋名相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不利被贬,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颓废,而是以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开阔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浩然正气劝慰友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胸怀使命,常怀家国情,让后人称赞;宋代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却始终以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亲民爱民的伟岸人格;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了共和国核事业,在戈壁大漠隐姓埋名几十年……反观当下,那些腐败分子无一不是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污弄权,腐化堕落,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自行其是、阳奉阴违……身居要职不知道怎么实实在在的为国家做实事,为群众谋福利,不知道怎么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组织分忧,案件重大、教训深刻、让人警醒,让人喟叹。

逐梦新时代,我们要自觉传承好家风、家训,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着和魄力,让好的家风、家训传承更有时代温度,更有时代力量!


上一条:87.交友须慎 择善而交
下一条:89.清白是最好的传家宝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