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打印

家训: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出处:清·朱伯庐《朱子家训》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最鄙贱不过的。

品读:“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这是著名的《朱子家训》中的一句话,是后人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经典准则。时至今日,也不失之为警示党员干部的一句良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面对平日里有诉求的人民群众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假托理由,百般推诿;而面对来视察工作的上级领导时,一改往日的傲慢形象,阿谀奉承,无尽谄媚。“人民的公仆”沦为“两面人”。

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却没有到群众中去。身居官位,自恃高人一等,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全然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承诺。倘若这样的风气在全党之中蔓延开来,真是后患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员干部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初到梁家河时,习近平与当地百姓吃住在一起,“身上没有那种让人产生隔膜的‘城市味’”。插队的七年里,习近平与群众打成一片,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把每件事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使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接待信访群众,将上访改为下访。在正定期间,他有时还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听取群众意见。从梁家河插队开始,历经村支书、县委书记、地委书记……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习近平深知“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道理。在与群众交流时,他也善用聊天式的语气打开群众心扉,让群众说出心里话。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纵观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壮阔历程,只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福利,才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才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着眼当下,党员干部只有挽起裤腿,俯下身子,接上地气,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真真切切的了解群众需求,踏踏实实的为人民服务。也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条:65.勤学行,守基业
下一条:67. 领悟修善修德之美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