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

打印

家训:以孝促廉,以廉作忠

出处:明朝·何以尚《乡约十条》

译文:为人为官,应以诚信、孝悌为本,从而提高自身廉洁、自律修养,进而增进为国为民的忠诚度、责任感。

品读:何以尚,字仁甫,明朝举人,官至太卜寺卿,赐进士出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何以尚乡试中试,以举人出身进入仕途,被委任江西建昌县儒学教谕,后入京为户部司务。明穆宗即位后,历任户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鸿胪寺卿等职。何以尚官声清越,以清廉和忠诚著称。

这是史书中记载的何以尚个人简介,短短数行文字可以记录他一生的仕途之路,却无法道尽他终身的廉洁奉公、尽忠为国。从《何氏家训十二则》到《乡约十条》,何以尚将清廉节俭的家风发展成惠及一方的乡约,面对一路升迁,他没有因权生贪,而是真正做到了“忠孝、清廉、正义”,在钱权面前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并教养一方百姓遵循正道,于国于民均可谓“楷模”。

何以尚为官期间时刻谨记着父亲的教诲,恪守着“为官清廉”的准则,除自己不沾一分一厘外,对各部门来领取的开支均认真进行把关。有一次,首辅严嵩提议用京城守军修建宫殿及先帝陵墓,皇上很高兴地批准此议,内阁即签文到户部,要求马上调拨钱银粮饷,但当时国家正需大量钱银用于救灾及调拨海防,何以尚以库银当用于急处、实处为由,三次停拨银两,并呈文内阁,要求缓办。他以国家、人民的利益至上,挺住各方压力,不与贪污腐败、阿谀奉承、奢靡享乐之流同流,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此举便是“以廉作忠”的最佳诠释。

因闻名古今的四朝清官“海瑞”接触到《大明王朝1566》,虽其中涉及何以尚的内容并不很多,但突出强调了何与海瑞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嘉靖45年,海瑞深思熟虑后抬着棺材进京,向朱厚熜上表了闻名天下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文,嘉靖皇帝一气之下将海瑞杖责后下狱,并下令“为海瑞求释者,与其同罪”,一时间满朝上下无一人感言,唯有何以尚,想尽办法上疏为海瑞的“一颗丹心”求情,奈何王道不明,他落得与海瑞一同下狱的下场。偌大的王朝,多少的朝臣,竟唯有此二人心系家国百姓,不仅自身清廉忠贞,还敢于直面军权之威,进言纳谏,虽历经沧桑,确是“人间正道”!

纵观历朝历代何氏族人,不论文治武功,亦或渔樵耕读,始终遵法纪守规矩,为民者鲜有违法犯罪,为官者清廉正义,彰显了中国古代传统家训的深刻魅力。古人尚能如此,在物质文明发展至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孝促廉,以廉作忠”的精神更应传承发扬,给世世代代以警醒、以榜样!


上一条:38.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说起
下一条:40.最是书香能致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