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出处:明代《增广贤文》
译文:遇到事情要再三考虑,慎重行事。而且首要的是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切莫违背本心。
品读:
这是笔者的高祖父制定的家训,语出《增广贤文》。它贯通于我们家族数代人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吾家数代人的人生恰恰是这个古老国家历史的缩影。高祖他是前清秀才,但那个年月已经没有时间让他继续贯彻自己传统读书人的道路了,1911年的枪声让他所效忠的那个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了。他只有在家乡耕读传家,据说这个家训还被他写在了祖宅的正堂。
转眼他的孙子,我的爷爷出生了,爷爷生长在新中国,上过学但是不具备古文素养。但是像《增广贤文》或者弟子规《菜根谭》这种传统读物的魅力在于,它是为了教育民众让人看得懂而流传的,文字朴实。因此这个家训仍旧有效,爷爷在父亲当年出门读大学的庆功宴上对他说过。当时父亲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全村人对父亲的赞叹中,爷爷仍旧语重心长的和他说了这句家训,哪怕这句话在那个场景中冷峻的如同泼冷水。
父亲毕业之后回到家乡,进入了机关单位。正值公务员大批下海经商,机关单位中的大量高素质人员都辞职下海。父亲的同学徐叔叔数次劝他去闯一闯,但是父亲当初进入机关就是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做点事,最后还是选择了在清贫的单位中为家乡服务二十多年。
我有一次开玩笑道:你若当年和徐叔叔一起打拼,我现在也是富二代了。父亲只是笑笑。但是,在我要出去读书后,父亲有次吃饭也用这句话来教导我,中国传统名言的特点在于可以对具体的人有具体的解释,当初爷爷对父亲的教育,侧重于“莫欺心”。要父亲即使考上了大学,在外面开拓了眼界也不要忘了自己努力读书的目的。而我性情散漫,父亲对我的教育则在于“须慎意”。这个社会的发展迅速,也许在人生中要适时的改变自己,但是无论怎么改变,都要有一个谨慎务实的态度。
在祖宅正堂上写着家训的纸早已因为各种变故而不知去向。但是这句话贯彻到了吾家数代人的心里,不断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习近平主席曾说:“家风败坏往往是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真是发人深省。没有干部从一开始就是想着贪赃枉法,敲骨吸髓的,都是在诱惑中沉沦而又没有正确的家风导向。致使逐渐丧失了本心,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家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证明,文化的厚度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是一个新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的步履年轻又富有朝气,但是,我们也是一个老国家,祖先的智慧仍然是我们心灵的故乡。凝结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中涌现出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