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出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序致篇》
译文:早晨有过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错了事,今天则应悔改。说明改正错误贵在及时。人对于自己的缺点过失,要及时改正。知过即改是超越自我的必然要求。
品读: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人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从而改正过失,纠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有了错误能及时发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知错能改是一种品德。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小错误可能会影响自已的前途。对于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色来说,知错却仍然固执己见,这样的人是不讨喜的,为了以后的发展,不得不充分找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它,这或许会成为一把工作中的利刃,好的习惯,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受益一生。
知错能改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已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因为廉颇后来明白,自己的错误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因此,他改正了错误。
知错能改是一种进步。唐太宗善纳谏言,只要大臣们指出不对的,就必然会改正,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知错能改这种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的,唐太宗都能放下帝王的架子,知错能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掩饰自已的错误呢?我们的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也放过严重的错误,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后,才有了著名的尊议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最后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士季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认识自已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人进步,使人类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
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楚文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对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说:“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太保申却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们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们皮肉尝到疼痛.如果说让君子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又有何用处?”楚文王听后深深自责,从此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不久就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疆土.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教训,改过自新,才能不断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