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软实力 打造新风尚——榆林廉政文化建设综述
打印

化“严”为“活”,寓教于乐。今年以来,榆林市纪委深挖本地廉洁元素,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运用“群众语言”,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碰撞,让严肃的宣传教育“情深意切”,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吸引力,拉近与党员干部、群众的距离。

晋剧、微信、清风走廊耳濡目染润无声

10月18日,大型廉政教育现代晋剧《焦裕禄》巡演在榆阳拉开序幕。全剧分“火车站礼送灾民”“瓦窑村访贤举才”“买粮救荒”“带病抗洪抢险”“痛斥浮夸风”五部分,生动地再现了焦裕禄在兰考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第一场‘火车站礼送灾民’,焦裕禄同志情真意切地嘱咐让我眼眶一红。对于一名90后干部,‘焦裕禄’已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更是一个榜样的代名词,是一种精神。这场戏让我直观地看到、听到、感受到这种精神背后所包含的真情与不屈的奋斗。”市纪委第七派驻纪检组的一位干部说。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最受社会关注的反腐倡廉话题,和风细雨地传导到党员干部、传导到所有公职人员,让“廉”思想潜移默化走入工作和生活,走近每个人身边。

7月11日,榆林市纪委监委重新整合资源,改版升级公众号,以“关心党纪国法,更关心群众诉求”的态度,第一时间向广大网友发布榆林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

改版以来,榆林市纪委监委公众号“榆小纪”坚持每天发声,节假日无休。“干部作风督查通报”“市纪委书记写给网友的一封信”等一系列原创文章成为朋友圈“爆款”,吸引了22万网民关注。

“重在培养网民的阅读习惯。通过每日定时发布二至三条消息,让每位网民都直观感受到纪委在行动,纪律在身边。”榆林市纪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同时,榆林市纪委在市区中心世纪广场建立了“榆溪清风”走廊,把富有榆林本土特色的历史名人、革命先烈廉洁故事、优秀家规家训作为主要内容,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发挥文以化人的作用。

家风、历史、红色传统凸显廉洁“DNA”

榆林从北起府谷的杨家将,一门忠烈留名青史;南至清涧的《沁园春》,挥毫泼墨指引战斗;西到靖边小河遗址,患难与共红色记忆;东及佳县的《东方红》,革命史诗迎接胜利……

榆林有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其中不乏一些“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方面的元素。

走在绥德县永乐大道上,一条200多米长的白色走廊格外吸人眼球。

“马馨,清绥德人。为官30多年,两袖清风,家中无一积蓄……”

“走廊二百多米长,共有108块展板,216面,分为‘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4个篇章。少年讲做人,青年该担当,中年要尽责,老年做榜样。所选择的名人、故事均挖掘自绥德本地,有历史的,有近现代的。”绥德县纪委常委景常灏说。

没有文化内涵的廉政教育是乏味的、空洞的、缺乏吸引力的说教。

今年年初开始,榆林市纪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历史文化名人廉政故事、革命先烈感人故事、优秀家规家训征集活动。截至10月,已征集到历史文化名人廉政故事48篇、革命先烈感人故事15篇、优秀家规家训12篇。

打造廉政教育基地群。以杨家沟红色革命文化为主线,建成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展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杨家沟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清廉故事。深入挖掘李自成大顺政权兴亡的廉政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廉政警示教育作用,并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进京赶考论”和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廉洁自律、反对“四风”。

交流、互动、共同参与弘扬新风你我他

8月7日,榆林城区、绥德县、横山区等部分县区突降暴雨。8月8日榆林市纪委监委公众号发布图文《风雨无阻,奋战在前,守护美好家园》,再现了交警、环卫工人、纪检干部在暴雨前后工作的真实场景。有网友评论:“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你们的义不容辞,你们的担当,让人们敬仰。”

近日,网曝靖边丹霞地貌被人刻字,10月6日,市纪委公众号周末特辑中态度鲜明地发声。文章不只是批评了此种行为,更列出法律条文详细规定,以及所倡导行为规范。文章发出后,一天的点击量破万。

……

“让更多的人了解纪检监察不仅仅是处理人,净化社会氛围,纠正不正风气也是一种担当。”网友留言说。

近年来,榆林市纪委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大宣教”格局中,在高扬反腐倡廉“主旋律”的同时,奏响“正气歌”,

从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多维度倡导,达到以清明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以优良社风民风巩固党风政风。


上一条:廉洁清风润安康——安康市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下一条:廉政“好声音” 扬西秦——宝鸡市创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纪实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