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秋重阳,红衰翠减,正是农家晒秋时节。红红的辣椒红枣,黄黄绿绿的小米豆豆摊晒在房顶和平场上。此时的农家院里晾晒的是丰收的成果,品尝的是谷米的鲜香。
有首陕北民歌这样唱:“九呀么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和那个糜子吆,收呀么收上场。”人们忙碌并快乐地啍唱着,把各种果蔬、粮食,劳动成果趁着暖阳搬回家里,收进谷仓。
晚秋原野,风吹草干,树树深红出浅黄。远处河畔上的一排巨柳,枝干条条撑起,个个形如巨伞,迎风摆荡起层层金波。那独木成林的气势,仿佛无惧秋风肃杀,拒绝枯萎凋落。
看着那粗壮高大的如同勇士般的体形,我猜不出他们的树龄,应是正值壮年,茂盛而又精神。而深深震撼我的不是他们的模样,却是这柳树的品格。
在百度上有关于他的简介:旱柳,直柳,树龄可达400年,是一种黄土高原上最常见的柳树。其实在当地,他还有一个听了扎心的名字叫“砍头柳”。
他喜沙土,喜阳光,耐贫瘠,耐干旱,插枝就活,见水就长。每个春天,他蓬蓬勃勃发出的嫩芽儿被采食,嫩叶儿被入药;枝条编成筐儿、箩儿;生长三年的枝干做成农具的锹把、镰把;生长五年以上的做成屋椽、檩子,盖成柳笆房,围起柳笆院儿;还有的被做了柴火,煮饭取暖。浑身的枝条就这样一次次被砍得一点不剩,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在他青壮年的百年树生中,就这样历经了无数次被砍头,又无数次重生。
每到深秋,就是被砍头的时候,你看他就是这样扛硬!再砍,再长,越砍越壮硕,越长越挺拔!刀摧斧砍,栉风沐雨,霜雪严寒,百年修炼!百年之后,老去空朽的树桩上依然冒着鲜嫩的枝条!了解此树的一生,你会作何感想?
我爱陕北的秋,更爱这重阳的柳。如三毛所说的那样,“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栏目编辑:马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