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考核助长形式主义歪风
打印

“每日一通报、每周一排序、每半月一评比、每月一奖惩”“频繁开展督导检查、观摩评比,采取贴照片等方式通报排名靠前、靠后的村党支部书记”……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层层加码、检查考评过多过频等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考核考评,是对党员干部和部门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监管的有效方式之一。然而,由于科学考核具有一定难度,个别地方出现了制定考核指标过细过多、脱离实际,考核过密过频等问题,让基层党员干部苦不堪言。

过度考核,困住基层党员干部。一方面,填写不完的表格、上报不完的材料,加之日通报、周评比……层出不穷的各类考核,大大挤占了基层党员干部用于落实的时间,严重消耗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精力。另一方面,“末位淘汰”“通报排名”“排名靠后约谈”等方式,也给相关责任人戴上了精神“枷锁”,增加了工作负担,影响其全心全意为百姓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最终本末倒置,使本应起到督促引导作用的考核,演变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桎梏。

“指标”导向,掀起形式主义“歪风”。过密过频的考核,极易在基层树立起一种“指标”导向。在考核指标驱动之下,部分基层单位出现了专门应对各类填报工作的“表哥”“表姐”。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产生了“工作干得好不如表格填得好、材料报得好、检查陪得好”“只要考核排名靠前就是工作做得好”等错误认知,工作停留在纸面,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个别部门单位一味“向上看”,千方百计满足上级考核要求,而忽略了基层实际需求和百姓“急难愁盼”,甚至做出与群众利益相违背的错误举措。久而久之,部门单位内务实之风式微、虚浮之风渐起,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歪风。

科学考核,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考核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因此,只有紧扣问题导向,面向地方发展实际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考核指标、科学实施考核,才能有效避免考核过多过频、出现偏差,使其正确指导实践。此外,在考核过程中,要多观察存在问题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及时调整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让考核始终走在问题前面,正确引导问题解决。

用好考核“指挥棒”,党内监督不能缺位。过度考核,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之一。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纠治以总结和推进工作为名随意向基层派任务,多头重复要求报材料、填表格,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行为”。而对考核指标制定、考核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防止过度考核的有效举措。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立足职能职责,靠前监督、全面监督考核实施情况,不能让考核成为监督“死角”,要切实督促各部门单位正确用好考核“指挥棒”,有效推动事业发展,防止考核走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歧途。



下一条:警惕年轻干部的“软骨病”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