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研究“人”的工作
纵观全案,内审组最重头的工作就是与被审查调查人在内的对象打交道,研究“人”是从始至终的任务。立案前,在被审查调查人及其他在押人员未到案的情况下,为确保对象到案后实现尽快突破,内审组要未雨绸缪、研究在前、准备在前,认真梳理分析初核阶段在押人员交代情况、调取的证据资料、信访举报反映的线索以及通过社会舆论、新闻媒体掌握的信息,全方位研究被审查调查人在内的内审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家庭关系、工作履历、权力轨迹、社会交往、人物圈子、违纪违法行为特点等,通过深入细致的案头研究,找准其思想蜕变、权力异化的轨迹,找准其可以用于突破的弱点、痛点、泪点。一般情况下,研究情况要形成专题材料,报专案组领导掌握,并在立案后提供给新加入内审组的同志参考,便于这些同志对被谈话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2.准备好审查调查谈话方案
根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规定,审查调查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研究提出审查调查谈话方案,报纪检监察机关相关负责人批准确定。一般情况下,立案后审查调查工作旋即高速推进。为此,在立案前,内审组同志要在审查调查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认真起草准备审查调查谈话方案。谈话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调查谈话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战略策略、人员分工,以及安全、保密和纪律方面的要求等。
3.选优配强内审组办案人员
在立案准备阶段,专案组领导和内审组负责人要根据初核阶段工作情况、案件复杂程度,以及分析研究的谈话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选优配强内审组办案人员。一般情况下,根据内审组工作的任务和特点,要重点选配政治品格过硬,工作作风顽强,勇于善于攻坚克难;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精通纪律和法律,善于纪法贯通、纪法双施;审查调查一线实战经验丰富,特别是谈话突破能力强,制作笔录能力强的干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选配人员一定要根据内审组工作的人员分工而定,做到人岗相适、合理选配,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责,形成团队作战合力。比如,有的专案组在选配人员时,只是侧重谈话经验丰富、突破能力强的同志,在谈话对象实现快速突破后,发现做笔录成了问题,突破成果无法快速转化为证据落地成果。有的内审组选配都是“谈话高手”,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见解和性格特点,谈话过程中难以保持战略战术的连贯性、整体性。
4.组织办案人员全面熟悉案情
在内审组办案人员到岗后,要迅速组织全体同志熟悉案情,尽快进入战斗状态。内审组同志处于全案中心位置,要注意了解掌握全局工作情况。既要熟悉案件本身的案情,深入研究初核阶段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线索,也要深入研究被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深入研究案发地政治生态、民风习俗、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5.为领导同志首场谈话准备素材
实践中,为提高审查调查谈话工作的政治高度、政治站位,促使被谈话对象迅速摆正位置、进入被调查状态,往往会由领导同志进行首场谈话。立案前,内审组同志要为领导同志首场谈话收集相应的案情,准备提供相应的谈话素材。(本文摘自中国方正出版社《审查调查工作实务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