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各专题网站>>陕西廉政文化精品库>>理论文章>>正文

珍视延安精神 永葆勤政廉洁

作者: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一中学校长 雷选峰    资料来源:

【摘要】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可以说,没有延安精神,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延安精神,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珍视延安精神,永葆勤政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关键字】延安精神 勤政廉洁 实事求是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曾经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此产生的延安精神,更是成为了一笔不朽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习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同时共产党人也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讲话。会议指出,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实施细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崇高风范,彰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念,表明了从自身做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坚强决心,反映出对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会议强调,要贯彻执行好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文件精神,一要增强执行的自觉性;二要强化执行的严肃性;三要讲求执行的实效性。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实干兴邦、实干为民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珍视延安精神的改革和创新,回归精神家园

笔者认为,延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政权、但又还没有取得执政地位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那时的共产党人,怀着火热般的革命激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与日本侵略者斗,与恶劣的生存条件斗,整个解放区没有大款,没有富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政治民主,社会公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样的穿戴,一样的伙食标准,大家的追求和理想是高度一致的。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革命事业,他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奋斗,他们视死如归。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们吃点苦、受点累、多流点血汗,对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因此,当时产生延安精神,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今天,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今的中国,经济上,不再是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个人财富也是千差万别,贫富差距日趋变大。政治上,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一统天下,不再是他人追剿和排挤的对象。共产党人的政治地位、生存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生活上,社会公平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等等方面,早已今非昔比。党员们各自追求的目标,也不象从前那么高度统一,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人生信仰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必须赋予延安精神新的形式和载体。这就要求共产党员更加珍视延安精神的改革和创新,回归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珍视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党永葆勤政廉洁的根本

核心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特别是1941年和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其侵华的主要军事力量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国民党则一次又一次地搞反共摩擦,掀起反共高潮。从1940年冬天起完全断绝了党和军队的抗日经费,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为了坚持持久战,在延安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其中一二○师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最为典型,全体官兵经过两年奋战,创造了“陕北的好江南”。1943年9月,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时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南泥湾精神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延安精神。

核心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还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939年12月,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大家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技术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像白求恩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同志又鲜明地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所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革命事业,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毛泽东曾说,边区“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没有”,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贪污成风,寡廉鲜耻的腐败现象形成强烈对比。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核心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辉煌成果的时期。可以说,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伟大的探索精神。没有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也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在理论创新方面,以毛泽东思想理论旗帜的完全成熟和确立为主要标志,1945年6月党的七大会议上,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在政权创新方面,创立了“三三制”政权体制,即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中,共产党人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1941年,陕甘宁边区举行了普遍、直选、平等、自由、民主的“三三制”普选,建立起来了边区政府。这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创造。在监督制度创新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把党组织监督、党员群众监督、党员干部之间的监督和党的专职机关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要求所有党员必须按照党章的要求参加组织生活,党内“无特殊人物、无特殊组织”。建立健全了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党内权力运行得到了有效规范和制约,如限制地方党组织的权力,加强集体领导,民主制权,以权制权。总之,延安时期是党和人民的创造力空前迸发的时期。

核心四:实事求是的精神。

用实事求是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经过延安整风的洗礼,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思想理论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简单回顾一下延安整风的历史,就能清楚的了解到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如何确立的。从1941年5月开始到1944年4月结束的历时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其主旨是整顿“三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宣传学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树立实事求是的权威。“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贯穿于延安整风的全过程中,使共产党人在整风中实事求是地修正了错误,实事求是地整顿了“三风”,实事求是地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从而使延安时期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

三、延安精神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应该予以珍视

延安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要珍惜和重视。首先党中央领导是一贯珍惜和重视延安精神的。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一定要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的把延安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后,首先到延安视察,深刻阐述了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要求全党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并亲笔题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2004年4月,江泽民同志将延安精神的内容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胡锦涛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2006年1月,胡锦涛在延安考察时进一步指出: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这三个“集中体现”,充分说明了延安精神与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联系,充分说明了延安精神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价值。2009年11月,习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是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必须珍惜和重视延安精神。党章中规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要求党的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党章中的这些规定,与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全体共产党员都要珍视延安精神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党员模范作用。

四、珍视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永葆勤政廉洁的思想基础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行为的发生固然有着外在的环境和条件,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蜕变所导致的。同样,要永葆勤政廉洁的良好作风,首先必须要夯实个人的思想基础,使得个人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自觉地勤政廉洁,而珍视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就是最好的思想修炼。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思想方向。延安精神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党在延安时期革命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形成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党员要认真学习这些原著,以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如毛泽东同志写的《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对夯实理论基础,端正思想态度,明确思想方向是很有益处的,笔者认为,应当花时间认真研读,从中领会精神,汲取营养,使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净化,使勤政廉洁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激励共产党员勤政廉洁。在延安时期是“只见公仆不见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在延安时期树立了勤政廉洁的光辉榜样。毛泽东同志强调:“努力工作,清正廉洁,为了革命牺牲自己的一切”。“模范作用不在口头上说而在事实上做。不在于两手举起来赞马克思主义,主要的在于实际上行马克思主义。”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陕北窑洞的小油灯下,从事巨大的理论著作,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支铅笔用的捏不住了,还舍不得扔掉。思考问题时总是把灯芯拔小,节约灯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穿一样的衣服,亲自开荒、种地、修渠,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周恩来、任弼时同志被评为纺线能手。朱德同志把自己骑的马让出来搞运输,还时常背上粪筐拾粪积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走家串户,访贫问苦。林老亲自开荒种地、拾粪积肥、纺线、种菜,他还赋诗道:“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淡巴菰一亩公粮缴,糖萝卜二分私费赡。施肥除草自动手,整旧如新不花钱。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菜增良田。边区子弟多精壮,变工扎工唐将班”。一位美国客人在延河边,遇到从田野挑马草归来的林老,感慨地说:“主席先生,我在这块土地上,从你们的行动里,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他们不仅感动了外国人,也受到了人民的爱戴,老百姓为毛泽东敬献了“人民救星”匾额,为边区政府敬献了“人民政府”、“廉洁政府”的匾额。这些领袖的风范,不正是勤政廉洁的光辉典范吗?经常用这些领袖的风范来激励共产党人,可以触动灵魂,不断夯实勤政廉洁的思想基础。

五、延安精神是永葆勤政廉洁的检验标准

勤政廉洁做得如何,应当设立一个检验标准,以便对照检查。笔者认为,以延安精神作为勤政廉洁的检验标准是较为妥当的。在工作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用延安精神这块镜子照一照,可以找到差距,可以知得失。时刻想一想是否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是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解放思想,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创新的工作局面。经常用延安精神对照检查,不断增强勤政廉洁意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珍视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时刻以延安精神作为思想行动指南,在实际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想人民所想,思人民所思,让党员作风更扎实,让会风更务实,让政风更清明,让发展更有利,让改革更彻底,树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引自《中华魂》2010年第02期 作者:萧楼

[2] 引自海事文化 [EB/OL]

[3]引自新文秘网 [EB/OL]

[4]引自中国广播网 责编:陶宏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版权所有(C) 京ICP备010162号

上一条:党在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对当代廉洁政治建设的价值
下一条:反腐倡廉教育要落实在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