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和内修 治家传世

打印

家训:学谦和,拘廉耻,身正心修家更齐,便是佳儿。

出处:清·陈秀《陈氏家训》

译文:和亲戚邻里要友好往来,要学习谦和的态度,要遵循廉耻的准则。要端正思想提高修养,家庭和家族管理的更好,就是一个好儿子。

品读:这是陈氏家族三世祖陈秀立于明弘治年间的家训。陈秀,字升之,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曾任陕西省西乡县典史9年,并代理过城固知县,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辞官归家。陈秀作为陈氏家族为官的第一人,为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留下众多教子诗词,后来就成为陈氏家族的家训,对陈氏家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读来仍深有启发。

对外要谦和。谦和,本意是谦逊易接近,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处事之道,更是倡导“和为贵”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典范。清末名臣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弟弟来信求助,称家中盖新宅,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几乎闹到要打官司的地步。曾国藩收到此信后,忆起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六尺巷”的典故。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给弟弟并将张英诗附上:“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曾家父子兄弟读了曾国藩的信和此诗后,胸襟豁然开朗,于是主动退让。曾家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也退让了,不再与曾家争执,避免了争端。这种谦和待人处事态度,不但树立了良好的家庭美德,让家风流行后世,而且建立了良好邻里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推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内要修身。修身既是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是家庭和睦、家族兴旺发达、民族强大繁荣的基础。修身是对意识和行为的自我约束,是自律的过程,廉耻、价值、权力、利益观等是修身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个人心胸、立场、眼界,对开展工作、解决矛盾、处理个人和家庭、社会诸多关系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陈氏自三世进入仕途,后辈38人为官者,无一贪赃枉法,一直保持清廉家风,陈廷敬就是陈氏后辈优秀典范之一,他在朝为官53年,历任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曾为一代帝师,为清王朝发展起了重要辅佐作用,在一生官宦旅途中,陈廷敬始终奉行廉洁奉公、崇俭尚廉并以“清、慎、勤”三字为做官准则。他的清廉作风被世人所公认,在京为官五十余年,年老退休时整理行囊,并无值钱的物品,只有老屋数间,准备变卖之后归老。他已至七十四岁高龄,退休之后外出郊游,虽贵为宰相,出门竟无车坐,还要向同朝官员王方若借车。他的门人对他私下的称呼“半饱居士”,正是陈廷敬知足、清廉的精神品质的写照。

时隔100多年的今天,陈氏家训依旧闪烁着光明,不仅对我们当代人的道德建设、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代人的不断弘扬和传承下,仍将继续照亮华夏文明的心路历程,续写中华文化新篇章。


上一条:54.天道酬勤,俭以致远
下一条:56.孝心溢满父亲人生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