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译文:我发现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一味溺爱,常常不能肯定这种做法。不论饮食住行,他们要怎么就怎么。应该告诫的反而鼓励。应当斥责的反而赞赏。等到孩子懂事时,以为应该这样,而这时骄横傲慢的习惯已经养成,再来制止,即使把他打个半死,也没有什么威力了。忿怒日增,怨恨也随之增加。等到长大成人。终于道德沦丧。
品读:
爱而有教,严而有慈。这条家训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概况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过去老一代的家庭结构,相对子女较多,兄弟姊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加之那时物质基础差,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大的带小的,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一个烧饼两人分,孩子们从小养成了互帮互让,团结友爱的生活氛围,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干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小亲眼目睹父母生活的艰辛,耳濡目染养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的好习惯。父母们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端平,对孩子的教育尺度较为公平严格。现代社会,家家都是太阳月亮一半个孩子,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全都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物质条件的高度发达,又为孩子众多愿望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外部条件,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难免造成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放纵。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富可敌国,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形成了一套令人瞩目的良好教育理念,从孩子的零花钱开始实施严格的家庭教育。洛克菲勒一世小时候,他父亲从不无偿给他零花钱,每天早晨都让他到田地里去干农活,比如挤牛奶、除草之类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父亲和孩子按时进行结算。后来洛克菲勒一世的儿子洛克菲勒二世还对孩子们如何使用零花钱做了规定。必须分作三部分: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存下来,一部分还必须施舍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娇子如杀子。记得奶奶曾告诉过我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母亲有一个年幼的小男孩,孩子夏天喜欢穿一件红裹肚,上面有个小兜儿,时常趁人不注意到一些小摊上偷取桃杏等水果零食放入,孩子全身上下除过裹肚光溜溜的,小贩们也不太留意丢失了什么,孩子的母亲每次回去见到孩子偷取的东西都乐得眉开眼笑,夸奖孩子机灵能干。渐渐地这个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惯犯,最终被绳之以法,临上刑场前要求见母亲一面,见到母亲他泪流满面,说要是小时候我做了那些事,你及时阻止我的话,我也许不会有今天?他的母亲悔恨难言……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性、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从小时候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
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不是无限度的满足子女的要求,而是应该从思想上、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树立奖惩分明、是非观念明确的教育理念,舍得让他们从小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对国家和社会家庭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