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

打印

家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孔子《论语.子路》

译文: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品读:“正人先正己”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是精彩人生不可缺少的气度。在我看来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只有做到了正己,才会信服于人,才能达到正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若要正己正人必先正心,“正心”是前提,只有心存善念,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够能正确地判断真善美和假恶丑,才能够去崇尚、去颂扬、去效仿美好的事物,才能够去摒弃、去改善丑陋的东西。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一名人民教师,已年过8旬,现退休在家。父母一辈子为人师表,传道受业解惑,到如今,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同事、邻里的尊敬与爱戴。孔子的那句“正人先正己”正是他们俩一生的写照,同时,也成为我家的家训。我今年50岁了,人生走过了大半辈子的路程,回顾已逝的岁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我,无时不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正人先正己”这句家训,不管是在做一名生产车间的小班长,还是做一名部门的负责人,或是安检站、收费站的站长,始终遵循着“正人先正己”的家训,做人做事必先端正自己,做到表率。

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人皆敬服,古今先贤们无一不是“正人先正己”之典范。北宋包拯为官公正清廉,他曾定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的侄子包勉在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投到了包拯手里。面对亲情,包拯没有徇私包庇,而是按律将侄子包勉用铡刀铡了,一时间包拯的公正传遍了大街小巷,而那些乱臣贼子再也不敢恣意妄为了。包拯行的端做的正,必然会受到世人尊重,后世更将包拯尊称为“包青天”。 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毕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总是经常进行反思,自觉开展自我批评,从不文过饰非,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

新中国步入了新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庄严的承诺并昭示世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百年梦想的伟大征程中,都要保持清正廉洁,高效工作的过硬作风;都要保持坚决反对腐败,坚决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的过硬品质;工作中都要有一往无前、奋勇争先、求真务实的过硬精神。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总书记非常形象生动的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正人必先正己,正己必先正心,唯有如此,才能发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引领身边的人一起成长;才能挺直腰杆做人,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正人先正己”,让我们一起与先贤们共勉吧。


上一条:94.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下一条:96.爱而有教,严而有慈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