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出处:河南内乡县衙东账房悬挂楹联,上联“廉不言贫,勤不道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译文:真正廉洁的人,不会讲自己如何清廉;真正勤政的人,不会抱怨自己如何辛苦;君子崇尚他所听到的善言,努力践行自己所认知的理念。
品读:小时候,小舅在农机站工作,在灶上买了粉蒸肉,下班后骑着自行车给因脑溢血瘫痪在床外祖父送来。舅舅走的时候,外公哆哆嗦嗦抬起胳膊,指着那只装肉的小黑瓷碗,示意带走。他平日因病说话含糊不清,这次却异常清晰地说:“公家的碗,带走!国家的好东西多得很,你能爱完吗?”舅舅听从命令,将那只碗带回归还灶上。
外祖父叫王炳泉,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大字不识一个,担任村支部书记长达二十多年,靠得是大公无私,清正廉洁。他的作风深刻影响着他的九个子女,在家务农的清白做人,在外工作的清正廉洁。特别是小舅,在农机站任副站长近二十年,无论是当初掌握平价油票,还是后来主管农机具补贴,都不曾为自己和亲戚以权谋私利。
1997年我嫁到了梁家,公公当时担任村委会主任,经常带着乡政府的土地员为村民划分庄基地。那时候,当时农村生活讲究 “两平一冒烟”,即苹果园、平房和摩托车,而我们住在地窑院里。有人私下劝公公:“你给村民沿街道和公路划了那么多庄基地,也趁机给你弄一处地皮,盖了房子往外出租。”公公脖子一梗说到:“多少村民至今还住在沟畔,没地皮盖房给娃娶媳妇,我咋能为自己打算呢?”老两口在窑洞一直住到08年,老窑洞复垦后,在上面盖了三间房住着。现在老两口68岁了,还在街道做清洁工。许多人嘲笑他当官没本事,给自己都没有捞些好处,老了还去打扫卫生。他却很释然,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我心里踏实。”
我和丈夫都是党员,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在单位都严于律己,工作兢兢业业。丈夫是组工干部,工作中经常涉及的人事变动等机密问题,他严守工作纪律,从来都守口如瓶。经济上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该拿的钱一分都不拿,更从不会接受工作对象的宴请。我是一位高中教师,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扎根山区的教育25年。教师工作是清贫的,但是看到许多当年中考分数低的学生,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后考取本科院校时,那种喜悦与自豪,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
2016年,儿子以616分的优异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面有本高校资助册子,许多家庭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贫困证明,以期获得学校的贫困补助。我们家18岁的男子汉说:“我们不这样做,不属于自己的钱不要领。我要努力学习,凭本事争取获得国家奖学金。”我们都为他的行为点赞。
廉不言贫,清白做人,这是我们家几代人一直传承的家风,也是我们共同拥有财富,我们家必将这优良传统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