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报怨以直乃公心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对有过失和行为不端的人要用正直的、公正的态度来面对,这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品读:老子说:以德报怨,意思是叫我们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论语·宪问》中,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说: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我不但不还手,还要好好对他,我用我的仁义的道德和良好的教养感化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这是典型的“以德报怨”,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呢?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只有当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由此看来孔子是不赞成以德报怨,用仁德来面对一种危害是不对的,这不利于道德规范的建立,只能用一种正直、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才能有利于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的建立。这就是所谓的直。另外有一种“直”的解释说:直,就是直来直去的意思,别人打了你了,你第一反映想怎样就怎样,他打你一拳,你踹他两脚。但《论语·公治长》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既然孔子都说过让人做事前再想两次就行了,又怎么是会直来直去呢?
“报怨以直乃公心”,作为儒家经典思想传了两千多年,早已是历朝历代家喻户晓了,孔老夫子标榜的道德规范,更加是深入人心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除了要有法律规章制度外,还有道德的规范。法律规章制度有束缚的条款,也明确了违反束缚条款的惩罚条款,但违反道德的惩罚条款由谁来规定呢?近期社会貌似出现的各种“霸座”、“逼停”事件,成为广大人民群茶余饭后的谈资。“霸座”霸高铁、霸公交、霸地铁,“逼停”逼高铁、逼飞机,还振振有词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从而侵占了他人权利,违反了相关制度,有悖于道德约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能量,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来制裁,有关工作人员也只能用尽各种办法来“请”这奇葩当事人了。虽然依照法律总在事实后的原则,有关部门完善了法律规章制度并做到违法必究,但半年禁乘的代价也不免低了些。族中有一表兄,少时顽劣,青年时也偶有不端,至今四十有七,儿子都上初中了,在一次家庭聚会时不惭大言:有错就咋了么,有错改了不就好了么?…… 不禁回想起以前师长的教育:有错不要紧,改了还是好孩子。现在想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应是属于师长们的以德报怨了,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想:错了不要紧呀,改了就好啦,再错也不要紧呀,再改就好啦……。过低的犯错成本,滋润了犯错的土壤,最终酿成大错。君不见,在各种普法教育专栏是,犯错的总是推说,我不懂法,我不知道这是犯法的…… 不懂法,不懂道理吗?不知道打人骂人不对吗?不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吗?当然,普法教育还是任重道远,道德教育还需传承光大。尤其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要讲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要犯错,犯错就要受到惩罚,于理于法的双重教育性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