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
译文:老子说“知道满足的人富有。知道满足的人不至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遇到危险,可以保持长久。”
品读:知足常乐者,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古代先贤尚有典范,将其作为克己修身之训。况周颐《蕙风词话》:“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王西彦《古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借古鉴今,其对于当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修身律己亦有警训之意。
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家境贫困,一面教书,一面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他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全家人都能衣食无忧,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人要常怀一颗知足感恩之心,心无贪婪之恶念,无欲则刚强,无欲则无害,无欲则万事皆不惧。
反观当今社会,十八大以来,多少党员干部因贪婪之欲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人心不足蛇吞象”,古有巨贪“和珅”,今有大老虎“周永康”,都是受贪欲所害,最终自食恶果。纵观一个个贪官落马的鲜活案例,皆毁于贪婪之心、贪腐之欲,最终走进冰冷孤寂的监狱,穷尽一生为此忏悔。正如《忏悔录》里真实记述的那样“有了第一次,我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渐渐地,贪图享乐取代了艰苦朴素,对金钱的渴望彻底斩断了紧绷的最后一根弦……更可恨的是,尝到权力带来的甜头后,我不断膨胀,听不进一句劝告,看不见一条法令,组织纪律早已抛到脑后,在贪腐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贪婪所带来的后果是百无一利的,害人终害己。
康熙帝玄烨在《庭训格言》中明释了“自足知足”之要义,“奈何世人衣不过被体,而衣千金之裘,犹以为不足,不知鹑衣缊袍者,固自若也;食不过充肠,罗万钱之食,犹以为不足,不知箪食瓢饮者,固自乐也。”穿衣服不过是为了遮盖身体,无奈世间的人就算穿上了价值千金的轻裘,仍旧不知满足,而不知道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仍旧可以处事自如;吃饭不过是为了充饥,无奈世间的人就算置备价值万钱的食物,仍旧不知满足,而不知道一箪食、一瓢饮的人,仍旧可以自得其乐。如果能想到这些,就能够保持自足。
古人云:“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不仅是个人修行的一种品德,也是党员干部修身自律的法则。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稳住心神,常怀敬畏之心、“三思而后行”;不贪恋权势、不贪图享乐;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坦坦荡荡为官,做知足者,才能常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