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立业之本

打印

家训: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出处:清朝·左宗棠《赠子侄》

译文:慎重结交朋友,勤奋耕田读书,坚守为人之本,去除尘世浮华。

品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训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为人、立业的精神源泉。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左宗棠的 “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12字家训,对此就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慎交友如何交友?古人自有其道。《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用山林孤鸟鸣叫来寻求同伴的例子,说明朋友的相处的重要性,《论语》中孔子讲到“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来将朋友分类,孟子认为交朋友应该“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左宗棠对子侄辈交友活动尤为关注,其经常在家书中劝诫子弟远离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以免使自己沾染上恶习,保持朴实和本真的习性,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交友”正是体现了左氏家训深谙交友相益、志同道合、择善从之、不善而弃、友贵择善等交友之道。

勤耕读古人曰,“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耕田可以事稼穑,读书可以知诗书。左宗棠特别强调“耕田读书”这两件事都不可偏废,不支持为科名而读书,要治有用之学、成经世之才,把“勤耕读”作为传家之本。他曾写道“要大门闾,积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读书”。正所谓“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勤耕读”三个字,把勤于劳作与勤于读书完美结合起来,以勤于劳作作为乐,以勤于读书视为乐。

笃根本人的根本是什么?孔子曰:“仁者,人也”,又曰:“仁者爱人。”从儒家层面讲,人的根本离不开“仁”字,对于“仁”的思想,涉及的对象,包括孝敬忠恕勇、仁义礼智信、谦恭俭礼让等,其中在众多论述中,“爱人”是贯穿“仁”的基本思想。左宗棠从小生长在仁善之家,耳濡目染,秉承了崇俭广惠、惜福行善的家教家传,青年时期,和父亲兄长们一起在出生地接济贫民,倡导兴办了“义学公”免费教育穷苦子弟。“笃根本”三个字要求子孙后代们踏踏实实去践行人的“仁”。当然没有“笃”字,那也只是过眼烟云,而不能致远。

去浮华人生不仅有长度,还有宽度,如何过“宽”自己的人生?这往往是一个“慢”的艺术,就像养花,需要静待花开。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太多人想“成功捷径”、“一夜暴富”,身边的一切几乎都贴上了价格标签。如何不忘初心?正如人民日报推荐的“极简生活”提到,深入分析自己,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简单生活,摒弃浮躁、功利,潜心回归生活本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在事业上,道理也一样。人的能力和事业就如同树木的根与枝叶的关系,只有根强才能枝繁叶茂。“去浮华”不仅有历史意义,在当下,更有时代内涵,为人、立业都要力戒浮躁,才能方的始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左氏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剪影,不仅影响着一代代族人,也影响着当地的社风民风。同时,随着历史的延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黄河水一般川流不息、源远流长,不断激励着人们不惧艰险、奋勇向前。


上一条:29.不以私害公为美
下一条:31.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