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贫寒,官声如莲

打印

家训: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

出处:陈廷敬《诫子孙诗》

译文:请告诉我的宗族中人,要想做官,首先得耐得住清贫。

品读:

陈廷敬是清朝人,在一代圣主康熙朝,是很得信任的。因此,他晚年的官职很高,做过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朝的高官,他几乎做遍了。

他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位高权重,却清白如月。

对于他的为官,史书上曾以“清勤”评价。其勤,表现在他为国宣劳上,他行走帝王身边,做日讲起居注官,再到决策朝堂的大学士,从无一日闲过。康熙盛世,固然有康熙的英明果决,有其他大臣的努力,其间,也少不了一代名臣陈廷敬的付出。

至于其清,则是清廉,是他为官最突出的品德。

他的清,是那个时代的标杆,是那个时代的榜样。

他在担任左都御史时,就在《劝廉贵先以俭祛弊务绝其源》的奏章里明确提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袛。欲教以廉、当先使俭”。他认为,要官员清廉,首先要其节俭。他建议康熙,整顿吏治,端正风气,严格制定衣冠服饰舆马乘车制度,使人心尚俭,使世风淳朴。

他的建议得到康熙肯定,当时吏治为之一清。

到了吏部尚书任上时,他更是召集属员,告诉大家:“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吏部掌管官员升迁,是重要部门。过去,一到年节,或者尚书家里有事时,送礼行贿者络绎不绝。陈廷敬上任后告诉家人,从此之后,若有行为不端者,有贿赂谋私者,皆不得放入。

他的清廉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行来。

他曾给儿子陈壮履写诗道:“更得一言牢记取,养心寡欲是良规。”他认为,人应当清心寡欲,不应贪得无厌,不应贪赃枉法,成为千夫所指者。他的二儿子陈豫朋挥别京城,风尘仆仆,去外地做官达六、七年时间,而且,官声很好,他非常高兴,写诗勉励说:“敝裘羸马霜天路,赖汝清名到处传。”

他写的“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一句家训,是因为弟弟出事生发的。

当时,他的弟弟陈廷弼,官居广东粮驿巡道,遭御史弹劾,说他贪黩,说他腐败。面对此事,陈廷敬没有插手其中,没有托人情走关系。他坐在书房里,由弟弟的事情,想到家族子弟,想到自己后代,怕会出现不肖子孙,因此,特意写下一首诗:“岂因宝玉厌饥寒,愁病如予那自宽?憔悴不堪清镜照,龙钟留与万人看。囊如脱叶风前尽,枕伴栖乌夜未安。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这两句即诗歌未联。

诗歌中,尤其未联中,有规劝,也有警告:要做官,就一定要做一个清廉的官,做一个万民赞颂的官,千万别生贪婪之心,那样,国法难容,也会给家族带来耻辱。

正是因此,他的家族,他的子孙,从无贪赃枉法者,无作奸犯科者,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因此,康熙四十九,即1710年,当他因病退休时,康熙皇帝才会拉着他的手说:“卿是极齐全的老大人。”

一条家训,关系着家族的兴衰。

一条家训,关系着一生的清名。


上一条:15.“训俭”醒一人 “家范”正万家
下一条:17.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