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好家风先要守初心
— —对话全国道德模范、作家陈若星
打印

多年来,陈若星(中)走进中小学校,为孩子们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身体力行推动好家风的传承和建设。 宋雨 摄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优良家风,是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之义。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是作风的臂膀。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全国道德模范、作家陈若星女士,多年来一直注重家风传承的研究。她认为,领导干部应该永葆“人民公仆”的初心本色,扑下身子、放下身段,真正自觉地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记者:2018年,您撰写的《好家风》散文故事集出版发行。近几年,您又身体力行开展“好家风”讲座,这已成为我省家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什么让您对家风如此看重?

陈若星:我的祖籍是四川省,当年家父从四川辗转千里,到昆明报考了西南联合大学。父亲毕业后曾在北京的中央机关工作,支援大西北时留在了陕西。当时,他在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蹲点,采访了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的事迹,蹲点期间还救过一个落水的孩子。

对于这些,父亲鲜有提及。直到有一次回故乡时,我偶然间听长辈们讲起我的父亲,以及我的叔爷爷、奶奶的故事,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尤其在我身患重病,家庭和事业遭遇重重困境时,这些家风故事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就是家风的力量,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力量。

记者:见贤思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树立了家风榜样,令人敬佩,值得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好好学习。回顾历史,您觉得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家风故事?

陈若星:我在《好家风》一书中,介绍了古今中外数百位名人的家风故事,特别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催人泪下。

2020年,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深切缅怀我党、我军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彭德怀元帅。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他除了收养两个弟弟的八个孩子外,还收养了革命烈士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陈毅安烈士的儿子陈晃明。

十几个孩子,彭德怀悉心关怀、视如己出,生活中安排照料,思想作风上严格指导,要求这些烈士的后代传承革命传统,继承革命精神,不搞特殊化,永远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彭德怀的侄女彭钢,本可享受革命烈士子女的待遇,接受国家抚恤金,享受免缴学费等优待,但彭德怀坚持由自己抚养,不花国家的钱。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在评衔时本应被授上尉,但却在彭德怀的坚持下授了中尉。彭启超为此伤心,彭德怀便教导他要以革命事业为重,为大家做不计个人利益的表率。

在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前夕,我曾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英雄赞歌》的词作者公木先生的后人进行了釆访,公木先生的家风故事也非常感人。

记者:您的父亲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在您看来,父辈一代的人格修养和风范,对于家风传承来说是怎样一种精神财富?

陈若星:父亲的一生,70年如一日地努力奋斗、质朴节俭,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为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精神追求。

1980年,父亲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进行访问。一路上,他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专门购置了大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回国后全部捐赠给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并把节省下来的精确到几角几分的所有德国货币马克全部上交给了国家。回国后,父亲带领一个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主编并翻译了百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论哲学史》《马克思论人》《方法论》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著作,受到了中宣部的点名表扬与表彰。

家风作为一种集体认同,对家庭成员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在我的人生岁月中,从父亲身上,从我的家庭中,我感受到了西南联大师生热爱祖国、刚毅坚卓的精神,感受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传播者的红色基因,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这样的家风传承,使我屡次遭遇人生困境时,都能够做到不迷茫、不退缩,永远向上、向善。

多年来,我先后创作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作品,累计400余万字。2015年,我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后,主动让出了数万元的抚恤金。我认为,应该把钱让给更为需要它的人。

记者:从近年来的“打虎拍蝇”行动中可以看到,不少腐败案件都与不良家风相连。反面教材让人警醒,领导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请您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讲一讲。

陈若星:民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从舆论关注的重点来看,人民群众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深恶痛绝,这正是全面从严治党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018年11月,四川广安市委原副书记严春风被“双开”。这件事,其实最早是从社交平台上爆料出来的“严书记女儿”的妈妈在幼儿园家长群里的言辞引发的。

这位“严夫人”将自己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嚣张跋扈、仗势欺人,最终成为一场全民围观的闹剧。严春风被查看似偶然,却契合反腐必然逻辑,只要不干净总会露马脚,管不住身边人迟早被拖下水。

同样“因妻落马”的还有在重庆“保时捷”事件中被免职的重庆渝北区公安分局石船派出所所长童小华,也就是网友们口中的“童所长”。事实一再证明,如果党员干部自己就是谨言慎行、低调自持的性子,就是遵纪守法、绝不越过雷池一步的作风,又怎么可能容许配偶和亲属在外打着自己的旗号嚣张行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与政治生命,也深刻影响着党风和党的形象。因此,必须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记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的家风中汲取什么样的智慧?

陈若星:是什么造就了延绵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史?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风的传承。通过家风家训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这不是一代人、一个王朝、一种信仰所能取代的伟大力量。

我们必须用中华传统文化,丰盈充沛自己的内心:认知到骄傲自满的缺陷,学会自谦低调;认知到道德伦理的尺度,学会原则礼法;认知到自由的局限,学会守护有底线的人生;认知到苦难挫折的必然,学会坚韧坦然地面对;认知到仁义礼智信,学会诚实敬重等。使得我们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来自制克己,奉献自己,服务社会。

记者:家风连着干部作风与党风政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正确理解家风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方面,应作出哪些新努力?

陈若星:领导干部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营造廉洁从政的社会大环境,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涵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不仅是对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的时代回应,也是与反腐倡廉的政治文化语境高度契合,必然会推动形成家庭风尚涵养时代风尚的良好局面。

领导干部培育好家风,首先就要守初心。守初心就是要公私分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为人民服务,不谋一己一家一族之私,坚决不搞封妻荫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其次,还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与特权行为。领导干部的家风出问题,往往出在搞特殊化上,即认为有权在手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也可以不循常规、特事特办,这在认识上是完全错误的。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干部及其家人不能轻视群众、脱离群众,不能违反制度、践踏制度,否则必将受到群众的抛弃与制度的惩罚。


上一条:最是清风传家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