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清风传家远
打印

2020年10月21日, 《秦风颂廉 — —陕西廉政文物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经典家训和家风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穿越历史长河仍熠熠生辉。 宋雨 摄

无数人曾在家风滋养中收获亲情、收获力量。家庭,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写给父亲的一封祝寿信。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先后数十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基本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提出明确要求。

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塑造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是最能塑造精神长相的地方。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家训、家谱是家风,家规、家教也是家风。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以这样的方式,让家风传承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从而构成我们独特的精神谱系。

2020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开了国内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书丹墓志,轰动一时。

颜氏家族以读书修身为荣。《颜氏家训》中以读书做人为核心,为后世子孙提出了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等方面的训诫。如今珍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作为颜真卿晚年书法代表之一的《颜氏家庙碑》,便书有“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

颜真卿是书法家,更是政治家。他与堂兄颜杲卿一家,于乱世中终成大唐脊梁。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在满纸云烟的背后,是颜氏一族满门忠烈、为国赴死的慷慨悲歌。

今年66岁的颜承纪是颜氏后人,作为陕西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院的院长,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颜体书法艺术的推广。他说,从儿时开始执笔写字,父母就给他讲颜真卿因为家贫,以泥水为墨、墙壁为纸苦练书法的故事。而长辈们更是时常提醒,颜氏家族要以读书为善传家,并坚守正直忠诚的品格。

清代名臣王杰是韩城人,也是清代西北地区唯一的状元。嘉庆八年,79岁的王杰离开京城,返回故乡韩城。离京之际,嘉庆皇帝赐赠他御书条幅数条,御制诗两首,以表敬重之意。其中曰:“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

王杰历经乾隆、嘉庆两朝,为官40多年,虽位居首辅、名动朝野,但他不失陕西人的厚德品质,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刚直耿介,成为韩城人心中的清官典范。

韩城市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雪芹告诉记者,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这是立身养德之本。贾雪芹认为,“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要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留传了不少有名的家训、家规,良好的家风犹如不熄之火种,丰富着家风传承的内涵,烛照着每个人的心灵世界。

在安康,尊崇“德业并举”的“谢氏家训”,把礼仪道德作为家规代代相传;在宝鸡,“秦地儒家文化传播第一人”燕伋以见贤思齐作为家规的核心,对家族进行谆谆教诲,提出殷切期望;在渭南,“关西夫子”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清正廉洁、清白做人的风范和品行。

家风传统是干事创业之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寥寥数字,道出了家族兴衰的道理:把道德、品行、清白、诗书传给儿孙,方能百世流芳;仅把财富传给儿孙,则是家族败亡之策。

2014年,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的落马,为那些溺爱子女、家教不严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法院判决书显示,在刘铁男案涉及的3558万余元财物中,通过儿子刘德成收受的高达3400余万元。而儿子的贪婪,则直接缘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2015年10月16日,中央纪委对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的通报中提出“家风败坏”的问题。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

近年来,涉及家风不正的腐败案例频出。梳理相关媒体报道案例发现,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中管干部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违纪涉及家属、亲属的非常多。

剖析上述落马官员的案件,家风不正、对亲属子女失管失教,根子还是出在领导干部自身。“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能够调配资源,受到的各种诱惑乃至‘围猎’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事实上,清正廉洁,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家风纯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保护。”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亲情本不是权力对立面,但权力却是一把双刃剑,正家风是领导干部严以修身的必修课,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家风更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家风理应成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力量基石,要当好清廉家风的引领者、践行者,立好规矩,管好自己,约束家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上述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疼爱子女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作为领导干部,绝不能被舐犊之情迷惑了双眼, “真正疼爱子女,就应该涵养好家风,从小培育孩子正直的品质和出众的能力,让孩子经历摸爬滚打、砥砺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作风建设范畴,以党内法规形式予以制度化 — —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2018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的处分规定,释放出以铁的纪律管党治党的强烈信号。

在中央大力倡导下,陕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将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2018年以来,宝鸡市纪委监委实施“村级家风家训馆”建设工程,从中国传统的礼序家规、乡规民约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把“规”字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立了起来,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

2020年以来,西安市纪委监委创新载体,牵头举办“崇廉尚德·好家风润西安”系列活动,向全市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发出公开信,透过廉洁家风书法作品、家规家风精美书签、经典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让清廉之风吹进大街小巷,努力营造浓厚的崇廉尚德社会氛围。

家风建设是作风涵养之要

涵养好家风,进而带动党风、政风和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发挥“家”的更大正能量,成为很多受访者的共识。记者采访发现,按照陕西省纪委监委的要求,全省各地逐渐建立健全家风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家风建设逐渐从组织宣教活动向探索制度“防火墙”延伸。

颜氏家庙碑是“颜体”的典范之作,除了高超的书法造诣外,最令人钦佩的是颜真卿的浩然正气和铮铮风骨。宋雨 摄

2020年6月2日,韩城司马迁祠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2020春季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50名学员。司马迁在《史记》中收录了31个历史人物的廉政故事,有励精图治的,有纳谏改革的,有为官节俭的,还有清廉循法的。司马迁笔下公仪休婉拒送鱼人、虞公利令智昏终亡国等史记故事却让不少学员印象深刻。

“家风堪称涵养作风的源头活水。好家风能从家庭情感、道德层面对党员干部形成‘不想腐’的柔性约束,能够与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刚性举措形成有力互补。”多位受访学员认为,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其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而且关系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的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自当从家庭做起,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

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弘扬纯正家风,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

“我们常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究竟凭借什么告诉未来?一凭经验,二凭精神。精神是创造、汲取、运用经验的先导和内在动力,精神奠定着经验的价值取向,精神还可以沉淀为经验。因此,一定程度上讲,历史凭借的是过往的人和事所展示的精神底蕴来告诉未来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郑升旭教授说,尽管新时代的家庭模式与传统家庭模式相去甚远,但我们今天所推崇坚守的家风,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精神瑰宝,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积淀,为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于反腐、纠风、扭转社会风气大有裨益,更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

郑升旭表示,把家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家风融于作风,让好家庭与好风气相得益彰,领导干部责无旁贷。培育弘扬好家风,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干好今天的事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各级领导干部立政德、重身教,严管教、做表率,带头抓好家风家教,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传统必然会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全面从严治党一定会书写出更加光辉的壮丽篇章。



下一条:培育好家风先要守初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