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税局为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效防范廉政风险,保障税收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中省纪委有关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源头治理、防范在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的原则,客观分析地税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查找风险点,消除风险源,完善内控机制,评估风险等级,探索研究对策,监控风险环节,积极化解风险,注重把握地税行业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规律,有效推动了系统廉政建设和陕西地税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运用多种形式强化风险意识教育。陕西地税系统把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做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必修课,利用廉政教育日,借助廉政文化载体,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税收一线的执法人员、从事人事、财务和基建、采购工作人员的廉政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和抵御连政风险能力。同时结合《税企诚信廉政公约》的签订、特邀监督员及纳税人座谈会等活动,加强宣传,引导他们配合地税机关搞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省局纪检组监察室在完成成规教育的同时,先后在地税系统局域网开辟了“推行内控机制,防范来廉政风险”专题教育专栏,创办了《领导干部谈廉政》期刊和《秦税清风》电子杂志,发布广大地税干部撰写的廉政教育心得体会文章600多篇,网络专栏点击率突破100000次。去年,省局纪检组监察室围绕风险防范工作在全系统开展了廉政电视短剧创作活动,组织拍摄了《关口》等9部反映地税干部廉政故事的电视剧,在《陕西电视台》展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另外,还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优秀廉政教育日”评比活动,各级地税机关组织干部参观监狱、参与法院经济案件审理旁听,接受警示教育;聘请大专院校、各级纪委和检察机关专家学者做防范职业风险专题辅导报告50多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到13000人(次)。购买、刻录《贪路无归》、《领导干部过好“四关”》等警示教育碟片300多部,建立“廉政图书角”200多个。形成了廉政风险教育的立体格局。
二是逐岗逐人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今年以来,省局纪检组监察室在安排省局机关逐人回答“三个在哪里”(廉政风险在哪里?薄弱环节在哪里?防范对策在哪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精神,又在前系统全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廉政风险排查工作,逐人逐岗排查风险点,有针对性的建立了初步的内控机制。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共分四个环节:岗位自查—各人根据自己所在岗位工作特点,对行使职权的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自查;关联互查—部门内部以及不同部门之间工作链上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前后某个环节可能引发的廉政风险进行互查;领导评查—各级领导对所辖范围内各个岗位的廉政风险自查、互查情况进行评查;部门核查—各部门在自查、互查、评查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廉政风险进行综合核查,明确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风险点。
三是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在风险排查、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各部门根据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认真填写《廉政风险防范备忘录》,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重点围绕决策权、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等重点,规范权力运行的廉政制度、监督制度、违规处罚性制度,不断完善部门内控制度体系。《廉政风险防范备忘录》,必须呈本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报上级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廉政风险防范备忘录》主要由说明、岗位设置及职责、廉政风险点及等级评估、防范内容与防范措施等部分组成。省地税局把税务行政审批、税收管理员、税费征收、税务稽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基建、采购等7个岗位作为廉政风险防范重点,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强化监督,制订了“一把手”不分管人事、财务和党组会末位发言制度;税务稽查工作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环节四分离工作程序等26条措施,细化监督程序,明确监督责任。并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了对税收征管环节的全程监控,充分运用“秦税信息化工程”平台,研发了“电子定税”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纳税评估”系统和“税收管理行为网络监督纠错”系统等廉政风险防范软件。从根本上杜绝了 “人情税”、“关系税” 的问题,避免了从税人员“下河湿鞋”的现象,解决了税收环节的监管漏洞,形成了“想为”而“无法为”的科学防范机制。为提升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和地税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证。
文章来源:省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