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县山坑乡后九 村历任5届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九万10多年来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终因劳累过度,2005年10月的一天,颅内动脉瘤破裂,危在旦夕。全村村民连夜护送郑九万下山救治,而且自发集资6万多元为家境清贫的村支书垫付手术费用。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的先进事迹正是其生动写照。
“就是讨饭,也要把支书的这条命救回来!”
2005年10月5日凌晨,睡梦中的郑九万突然感到头痛难忍,随即陷入半昏迷状态,当时身边只有妻子一人,子女都外出打工。闻讯赶来的村民立即找来农用车,将郑九万送到山下医治。
当天下午,郑九万被辗转送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并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决定6日施行介入手术,要求家属准备好6万元手术费。因为无力支付手术费用,紧急赶来的郑九万长子郑奇猛只得打电话借钱求助。
接到求援电话后,村民们纷纷掏钱救急,“我们全村人就是去讨饭,也要想办法把郑书记这条命救回来!”你三百我五百,一夜之间,这个只有50余户人家、年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的穷山村硬是凑齐了6万多元的手术费用。6日凌晨,留守在村里只要能走得动的村民都自带干粮,摸黑下山,一路转车,花了5个多小时赶到温州,把6万多元送到医院。郑奇猛捧着这笔“救命钱”动情地说:“我知道咱村谁家都不富裕,一下子凑这么多钱,他们真是连买盐的钱都拿过来了。”
记者点评: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生命安危如此牵动每一个村民的心,让全村人倾其所有,把买盐的钱、生蛋的鸡都拿来为他“救命”,生死之际,显示了干群之间的深厚情谊。淳朴的山民“宁可讨饭”也要救回他们的村支书,可见一个共产党员在老百姓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平时他替村民当家,病后村民替他当家
后九 村是位于浙南括苍山区一个海拔800多米的偏僻小山村,全村51户230人,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2000多元人民币,不到浙江省农民收入平均数的一半。因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许多家里没有主心骨,遇上难事郑九万就是他们的当家人。
在后九 村,郑支书热心助人的故事很多:村民徐玉钗的丈夫2001年患了重病,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光淼2001年秋天开拖拉机翻车压坏了腿,郑九万不但垫付了几百元的医药费,而且帮他家收了土豆、种了冬麦,还送给他50元钱买补品;当年陈菊蕊老伴得了骨质增生,急需钱治病,郑九万获得消息,马上把卖牛后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的2180元送到了她家里;村民刘良仁在山西打工,70多岁的老父亲深夜发起高烧,郑九万带着3名村民走了5公里山路,用担架连夜把老人抬到了卫生院……
平时郑九万替村民当家,他病了后,村民替他当家。郑九万住院后,家里的鸡、獭兔和猪全靠邻居喂养,两亩晚稻也是村民帮忙收割的。急需用钱的郑家还杀了一头100多公斤重的猪,打算拿到山下去卖,结果杀完猪就被大家十斤五斤地买光了,一共卖了1500元钱,就连市价只有一公斤7元的肥肉也卖到12元。村民们平时根本吃不了那么多的肉,他们说,左邻右舍互相帮忙是常有的事,但是郑九万生病几乎是全村出动来帮忙,因为他为家家户户都帮过忙。
2005年11月10日,郑九万又在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开颅手术。30多名村民凌晨3点多出发,打着手电筒、撑着雨伞,走了1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又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赶到医院,在手术室外等了7个多小时。手术成功后,村民们笑逐颜开。“早也盼晚也盼、盼着支书早安康”,村子里贴满了这样的标语。12月7日,村民成群结队来到村口,放着鞭炮迎接郑九万出院归来。郑九万一下车,一位村民就蹲下身子,把好支书背回了家。
记者点评:说不出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年复一年,郑九万只是默默地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呈现出自己的爱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名基层普通党员用爱心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为挖掉山民的“穷根”搭上命也值
村民说,郑九万是个有名的好劳力,做了10多年的村支书,带着大家脱贫致富,年人均收入从600多元上升到2000多元。
郑九万1987年首次被选为村支书后,就去联系附近的水电站,给全村接通了电。村委会主任刘建鹏当时还是名小学生,上学路上,经常看到郑九万和村民一起扛电线杆。“山路是直上直下的,郑支书就带头跪在路上,抓住边上的树根一点一点地往上爬。”刘建鹏说。
后九 村处于全乡的交通末端,到乡里沿途的几个村之间一直修不起来路。“要想富、先修路”,为挖掉“穷根”,郑九万很想给村里修条路。2002年,永嘉县动工兴建的一条乡际公路要经过山下的汤店村,而连通汤店和后九 的村际公路却要到2006年才能立项。郑九万向上级争取到了一半的修路经费,然后发动村民用做义务工补偿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办法,在2003年修通了这条机耕路。村民马上就尝到了甜头:过去没有人要的毛竹涨到每百公斤36元钱,柿子从原来的每公斤1元钱涨到了1.6元钱,村里种植业收入这两年每年都以30%的幅度增长。54岁的刘良村说:“所以支书说,为了这条路搭上命也值了。”
据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何学雄介绍,颅内动脉瘤是先天性血管变异,破裂之前没有先兆,劳累过度是其主要诱因。
记者点评:郑九万时刻铭记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义无反顾地坚守、耕耘并改变着大山里的村庄,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谋福利。他的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老百姓最服“村里最硬的人”
除了郑九万一家,后九 村村民都姓刘,可就是这“独姓户”的郑九万至今已担任过5届村支书。老党员刘荣选说:“郑支书做人硬气勤俭,选他当书记,大家都很放心。”
在75岁的村民刘贤好的眼里,郑九万是“村里最硬的一个”。山里人说“硬”就是说这个人处事公、没私心,经得起查。他说,郑九万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没有拿过村里一点好处。修机耕路征地时,有人嫌补偿少了,郑九万拿自己的钱补给他们,而拿了多少钱他一直没说。
办事节俭是村民最敬佩郑九万的原因。刘建鹏说,和郑九万到山下办事,中午就吃两三元钱一碗的清汤面,有时候舍不得吃午饭就饿着肚子往山上赶。
山坑乡党委书记麻东福说,在全乡12个村支书中,论文化、水平和能力,郑九万未必是最好的,但是论品德和精神郑九万是第一名。“有的村干部成绩不少,但群众意见也大,而九万越干群众越信任。乡里布置任务,后九 村完成得最快最好,原因就是九万威信高,大家都愿意听他领导。”
记者点评:选拔一个村支书,知识结构、致富能力、年富力强这些条件固然重要,而品德好则是必要条件。要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长治久安,每个村支书能获民心、得民望是前提和根本。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