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咸阳市纪委在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中,注重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因事、因人”确定监督重点,较好地发挥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因地确定监督重点。咸阳市对经济基础好的村,将土地出让、财务支出作为监督重点;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将扶贫资金分配、惠农政策落实作为监督重点;对城中村将集体项目立项、拆迁补偿作为村务公开和监督的重点;对地理位置偏远的村,将宅基地划拨、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等作为监督重点。秦都区大魏村监委会在咸阳职院征用170亩土地中,对签订协议、研究方案、丈量土地、发放补偿款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督,保证了公开透明。武功县皇西村集体经济薄弱,公益设施落后,村监委会把监督村委会解决群众用水难、就医难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对所有村务一律实行公开,让群众清楚了集体的“家底”,亮了干部的“箱底”,明了群众的“心底”。村监委会还督促协助村干部筹集资金20万元,建成了村卫生室、改造了自来水管道,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因时确定监督重点。针对村委会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各村监委会及时跟进,开展监督。他们每年初通过列席村委会有关会议,重点监督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情况;每月重点监督村务公开情况;每半年重点监督村上大的决策执行情况;年底重点组织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制度推行以来,全市农村监委会共列席村委会8000多次,提出意见建议5600多条,被采纳2700多条;组织召开民主评议会2536次,评议干部7608名。
因事确定监督重点。他们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村务工作中“难点村”的治理作为监督重点,通过现场监督、质询、财务审计等方法实施专项监督。截至目前,村民监督委员会共督促向群众公开村务事项14368件,开展质询700多次,纠正各类问题600多个;实施专项监督1278项,协助“难点村”解决村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5400多件。乾县冯市村监委会在征地补偿款发放过程中,积极参与,逐户公开,逐人核实,使350多万元补偿款及时、如数发放到群众手中,受到群众好评。礼泉县帝尧村是全县有名的“难点村”,该村在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群众对资金使用情况产生了疑虑,意见较大,迫使工程一度停工。村监委会立即组织查账、对账,将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布,打消了群众的疑虑,使工程很快恢复了施工。
因人确定监督重点。他们把群众反映有不廉洁行为和工作方法简单与群众有对立情绪的干部作为监督重点,既注意发现村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又注重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还干部一个清白。永寿县一村委会主任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给不符合条件的两户本户族村民发放了补助款,监委会发现后对村委会进行质询,督促村委会及时向群众公开补助款发放事项,及时纠正了这个问题。长武县孝西村委会将机动地承包费用于通村公路建设,事前不但没有及时和群众沟通,事后施工项目也未向大家公开,群众误认为承包费多数被干部私分,产生了对立情绪,监委会经过公开项目、审查资金使用情况,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