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以“三化”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印

今年以来,新城区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三化”建设安排部署,突出抓硬件、打基础,建制度、促规范,强队伍、促提升,有力保障新城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个标准,软件硬件同步提升

把设施标准化作为基本要求,坚持统一标准、统一配置原则,抓好改造提升,高效管理使用。一是科学机构设置。优化内设机构后,监督执纪一线人员占比达到79.4%,每个纪检监察室配备不少于4人。成立区纪委监委信息中心(廉政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信息化建设、办案场所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专业化。二是高配工作场所。设置区级标准化谈话室4间、一般谈话室16间,所有派驻(出)机构达到3间办公用房。高标准配齐监控录音、医疗救助等设备,与驻地医院、派出所搭设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开展“同志式”谈话332次,审查调查安全“零事故”。三是提升信息化设备。实现纪检监察系统电子政务内网全覆盖,推进“智慧纪检”高效化运转。将委机关信访举报平台与派驻(出)机构的33个点位实时互通互联,推动信访工作处置迅速、高效规范。四是专拨办公经费。委机关及派驻(出)机构办公经费均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派驻机构经费由委机关统一管理,派出机构经费在各街道单列,专款专用。

紧扣两条主线,规范程序提高质效

把业务规范化作为核心内容,细化案件监督管理、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方面制度,建立合规高效的运行程序。在破解监督执纪“不敢监督,不会监督”方面。先后出台《关于在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城追赶超越新篇章中强化监督保障激励担当作为的工作意见》,制定《加强日常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帮助纪检监察干部放下工作思想包袱。在全面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动态更新廉政风险点清单和派驻(出)机构日常监督检查清单,建立区纪委监委班子监督责任清单6大类33项,指导派驻(出)机构精准运用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手段,让纪检监察干部牢牢把握“怎么监督、监督什么”,切实把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将日常监督做实做细,积极引导从被动“等举报”到主动“找线索”转变。在破解审查调查“不会办案、办的不好”方面。先后出台派驻(出)机构发挥职能作用指导意见,构建办案协作区,强化领导班子日常联系包抓、纪检监察室联系指导派驻出机构力度,建立案件交叉审理、回访教育、审查调查专题会议和处分执行联席会议等机制,深化审查调查协同配合能力。编印信访举报、案件管理、案件审理、党风政风监督等日常工作全流程指引,制定《信访举报工作规范》《新城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监察调查工作手册》等规章制度,规范问题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等26项文书,形成合规逻辑、衔接有序的工作闭环指导体系。

把准三条标线,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

着眼锻造一流作风、一流队伍,以专业化破解能力不强的难题。一是“严肃”政治生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成立区纪委监委机关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固定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丰富“主题党日”内容等方式方法,将“三个表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精准”鼓励激励。制定《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十七条措施》,破除论资排辈、内部封闭循环等“潜在规则”。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选派有政法工作经历干部到基层一线交流任职,不断推动纪法深度融合,先后交流提拔7人,晋升职务职级44人,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严把干部“入口关”,选配高素质“85后”干部11名。三是“专业”教育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思路,持续开展学纪学规学法、分级分类培训,在实战练兵中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推动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双提升。四是“从严”内控管理。修订完善考核办法、请销假和外出报备等日常管理办法,聚焦纪检监察干部律己不严、作风不实、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履行监督首要职责的同时自觉接受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用铁纪铸就过硬的队伍。(新城区纪委监委)


上一条:西安航天基地:多措并举实现监督对象信息数字化全覆盖
下一条:碑林区:查办利剑直指“庸伞”“保护伞”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