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在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中,准确把握群众关切,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经适房的申购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市纪委纠风室结合开展“三问三解”活动,针对网民和媒体反映的保障性住房,尤其是经适房分配方面存在的资格审查漏洞,通过调研论证在“三级审核、三级公示”的终审环节加入民政、公安、人社、住房公积金、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审程序,严把经适房准入关,确保了经适房申购的公开、透明、公正。
今年初,针对媒体曝光西安市经适房申购中多家单位职工提供虚假收入证明的问题,纠风室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对媒体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核查,对存在问题的申购人分别给予了取消购买资格、5年之内不得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处理,对涉及的党员干部均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同时,协助主管部门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完善制度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了经适房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市纪委信访室急群众之所难,认真查办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今年4月,信访室接到群众电话举报,反映某镇因降雨倒塌房屋的23户村民的灾后重建补助款部分被村干部克扣。为了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查清楚、解决好,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信访室在核实情况后严肃查处了相关责任人,帮助反映人追回被克扣的5000元救灾补助款。
2月中旬,临潼区徐杨街办村民李某反映,一家三口人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全部被漏报,他多次到当地有关部门申请补登无果,致使全家人二代身份证、农村合作医疗、低保以及两位老人的养老补贴、孩子上学就业等手续无法办理。针对这一问题,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立即派人督办查处,责成有关部门摸清情况,特事特办,及时给李某及其家人补办了有关手续,同时针对此类问题制定了责任追究办法,完善了相关制度。
为更好地把服务群众的问题落实好、解决好,彻底改变机制不健全、服务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西安市纪委监察局还按照“便民、利民、规范、高效”的原则,将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模式延伸到了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截至目前,全市11个区县、3个开发区均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379个乡镇街办(站所)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343个社区、乡村建立了服务代理点,形成了群众“急事不出家门,小事不出社区(村)”的服务格局。
文章来源: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