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渭城区一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干部刘某在值班期间,由于工作疏忽,延误了疫情防控重要信息的上报,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受处分后,刘某一直迈不过心里的坎,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认为自己只有31岁,还很年轻,这个人生污点对今后个人的职业发展会造成极大阻碍。对此,渭城区纪委监委与刘某所在单位进行了细致沟通,量身定制回访方案,展开谈心谈话。在回访人员的耐心开导下,刘某终于消除顾虑,打开心结,坦然面对处分。他说:“你们的回访,让我认识到自己当时犯的错误确实给组织带来了严重后果,组织给我的处分决定是对的,我也明白了,只要我努力工作,过了处分期,组织是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我的。”
近年来,渭城区纪委监委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注重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做好回访教育这个“暖心工程”,加强对受处分人的教育管理和关心激励,引导其正确看待纪律处分、卸下思想包袱、重拾信心勇气,让其在感受纪律约束的“硬度”之余,也能体会到组织关怀的“温度”。
访前注重研判“把准脉”。为提高回访教育的针对性,渭城区纪委监委在回访教育前做足功课,通过重新翻阅案卷,向受处分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所在单位派驻纪检监察组了解其对纪律处分的意见、正当权益保障情况,在充分了解受处分人员的个人特点、错误性质、思想认识、工作表现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回访方案,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原则,有针对性地确定回访重点,定制回访内容,确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访中注重疏导“解心结”。对于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组织对自己从此不闻不问。及时的回访教育,既能使受处分人员正视自己的问题,也能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渭城区纪委监委在回访教育中通过思想上真心引导、工作上真诚帮助、生活上真实关怀、感情上真情抚慰,帮助受处分人员解开心结,重拾信心,激发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让受处分人员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温度”。
访后注重反馈“鼓干劲”。回访工作结束后,渭城区纪委监委及时为受处分人员建立回访档案,通过分析研判,定制专属的回访教育结果运用办法,对思想压力大、心结重的,督促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受处分人员进行教育关怀,引导其剖析反思,早日放下思想包袱;对遇到问题和困难的,由区纪委监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范围内帮助解决;对工作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向其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提出处分期后不影响使用建议,真正做到为“跌倒”后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渭城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