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查改治”协同发力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打印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兴平市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协同发力,推动监督力量下沉,集中整治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合同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切实守好村集体“钱袋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该市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市、镇、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深入剖析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难点,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掌握集体资产的存量、价值与实际使用状况,进一步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流程。以“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的全面推广应用为抓手,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及培训会议,推动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平台统一监管,实现资产可视化、管理透明化、监督实时化,从源头上杜绝“糊涂账”。

截至目前,该市纪委监委共处置农村“三资”领域问题线索18件,立案查处9件。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典型问题,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其开展系统性整改,并举一反三完善相关机制。市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对全市13个镇办、18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全覆盖排查,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9个,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2条,推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2项,有效堵塞管理漏洞,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该市纪委监委积极推动各镇(街道)盘活闲置资源,办好惠民实事,把“三资”管理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切实效益。通过召开4次专题培训会和3轮上门指导,推动基层主动探索创新运营模式。其中,西吴街道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将闲置近8年的约2万平方米拆迁安置门面房,成功改造为集小吃城、商超、农产水产交易于一体的综合集贸市场,不仅满足了周边3000余户居民的生活需求,还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汤坊镇对全镇13个村集体签订的562份合同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清理出超低价、超年限等不规范合同176份,追回集体资金39万元,有力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颗粒归仓”。(兴平市纪委监委)



下一条:长武:精研案卷强根基 提质增效促规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