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乾县全面开展机关“形象塑造”活动,迅速掀起新一轮干部作风建设高潮。近年来,乾县县委、县政府始终紧扣主题,着力破解难题,纵深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开展三项活动,力促行政效能提升。一是认真开展“三清四查”活动。从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收费项目等问题入手,通过部门自查、企业帮查、专项督查,对行政权力、审批项目、审批用章和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配套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发展。二是擦亮服务“窗口”。集中开展窗口服务单位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深度推进公安、交警、运政、路政等窗口单位提升工作效能,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倡导实施行政许可服务一门受理、一厅办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前办结率达到96%以上。三是清理规范评比考核达标活动,改进文风会风。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及时下发《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的通知》,对进一步精减会议、文件简报和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减少领导干部事务性活动、坚持厉行节约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清理撤销不必要的评比达标考核项目、削减文山会海,使干部腾出更多精力下基层、抓落实,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着力强化四项举措,推动中心工作落实。一是抓实“一把手蹲点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分包联系点,与基层干部群众话家常、议发展,倾听群众意愿和想法,摸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镇(社区)、各部门“一把手”积极开展蹲点调研,走访行政村(社区)、农户(居民),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开展破解项目难题攻坚活动。建立了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主管领导坚持每周对重点项目进行调度,重大问题主要领导协调解决,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促进了一批重大项目按期开工、如期竣工。三是推行“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选派100名党员干部采取自由结对、点对点帮扶、集中攻坚与面上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深入100个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设立企业负担监测点17个,聘请监督员 19名。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单位71个,发现和纠正或建议整改问题65个,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四是推进“惠民行”活动。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宣讲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及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帮扶特殊群体和重点对象)、送(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为主要内容的“惠民行”活动,进一步将干部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全县共举办先进英模事迹报告会、典型座谈会、经验交流会16次,开展专题宣讲20余场次,走访农民、居民、职工1560余户,送政策和信息32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160多个,确保了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切实贯穿一条主线,严厉整饬工作纪律。一是严格落实优化投资环境“十不准”。坚持将落实优化投资环境“十不准”等制度和规定作为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有力抓手,组织明察暗访36次,查处违纪违规问题11个,党政纪处分4人。二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县委、县纪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关于严肃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强化考核结果在干部工作中运用的暂行办法》等制度和规定,从制度层面为惩治不良风气、优化干部作风提供了依据和标尺。三是典型示范带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向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纪检监察标兵王瑛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王彦生、王瑛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使“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
始终紧扣一个核心,抓好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干部作风建设“三要三不要”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为惩治不良习气、优化干部作风提供了依据;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制度、公开承诺制、首问首办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等管理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评价机制》、《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机制,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促使干部作风建设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文章来源:乾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