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阳县紧紧围绕“优化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创新机制、纠建并举”方针,以“六项制度”为抓手,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努力营造一流的环境,树立一流的形象,全力打造“服务优良、环境优美、诚实守信、客商满意”的投资洼地。
一是建立落实县级领导部门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县级领导、部门包抓重点项目,既是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正常生产生活的有效手段,也是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工作中,该县正确处理强化服务职能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全力构建领导带头、部门包抓、社会参与的环境建设新机制。由全体县级领导和职能牵头部门包抓所有重点项目,每年根据人员情况和项目情况进行变动,包抓人员每月定期深入建设生产一线1-2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抓制度建立以来,县级领导和部门共协调解决企业征地纠纷、劳务用工、证照办理、安全生产等问题223起,带动全县各级关心支持项目发展,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广泛共识和浓厚氛围,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成立了以县纠风办总抓,招商、安监、建设、财政、交通、公安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1-2次专题会议,通报全县招商引资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进展情况,集中研究解决投资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全局性、普遍性问题,科学规划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措施,督促各项任务的落实。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决策。近三年来,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共召开26次,研究优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7件,解决反映问题28个,向县委、县政府提交调查报告19份,有力提升了县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决策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是建立落实企业特派员制度。该县委派13名工作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威信高、懂政策、退居二线的主任科员进驻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帮助企业搞好对外宣传,落实优惠政策,提供政策咨询,过滤执法部门的各项收费、检查,架起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收到了良好效果。自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特派员共协助企业办理各类证照165个,解决用工纠纷等69起,协调周边群众关系67件,受理举报投诉27起,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受到了投资方的一致好评,被企业赞誉为优惠政策的宣讲员、矛盾纠纷的排解员、企业经营的参谋员、行风政风的监督员。
四是建立落实“20个平静工作日”制度。该县规定,对招商引资企业,如无严格时间限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每月的前20天内不得随意检查,确需检查的,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县政务大厅备案,县优化办审批后方可进行。否则,企业有权拒绝,并可以向县优化办举报,县优化办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制度实施五年来,县政务大厅和县纠风办共审批单位和部门申请检查事项79起,有效遏制了乱检查现象的发生,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建立落实服务承诺公开制度。该县通过组织经济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窗口服务部门,采取在县电视台公开服务承诺、发放“服务承诺”公开信、设置公开栏、张贴承诺书、召开履职承诺大会等多种形式,将各单位服务范围、办事程序、办理时限、优惠政策等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客商的监督。全县共建成公开栏478处,开设公开网站1个,设置意见箱143个,并组织开展“百名股长下基层活动”,深入到基层群众、企业、服务对象户中,听取各界意见,面对面公开服务承诺,建立起了快捷透明的投资服务环境。
六是建立落实纪检监察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职能,该县指派21名纪检监察干部分别联系包抓全县重大招商引资企业,发放纪检监察干部重大项目(企业)联系卡,每人每月至少1次深入企业调查了解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执纪情况,督促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先后查处8起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党政纪处分9人,调离原执法单位4人;查纠执法人员违规执法行为21起,警示训诫18人,保障了企业的正当权益,维护了县域发展环境的良好品牌。
文章来源:泾阳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