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挺纪在前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印

“看他长期患病,家里生活条件一般,就直接把他评定为贫困户了,这都怪我没有坚持原则,把关不严。”长武县亭口镇安里村党支部书记李书余在贫困户评定过程中,把关不严,履职不力,违规将不符合条件的3户群众纳入贫困户,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今年以来,长武县纪委出实招、下真功,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强监督、严格执纪、强化问责,倾尽全力助力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更精准、更实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制度建设走在前 念好“紧箍咒”

“纪委出新制度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千万别干违纪违法的事。”在长武县枣园镇牛王村的村班子会上,村党支部书记王忠举组织大家学习《长武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该县纪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念好“紧箍咒”,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先后出台了《长武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脱贫攻坚工作“十条禁令”等制度,坚持抓早抓小,防患未然,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滥作为,滥用职权、吃拿卡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以权谋私等问题,明确了处理办法,划定了明确界限,坚决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让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真正把精力用在真扶贫、扶真贫上,努力让贫困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宣传引导入人心 打好“预防针”

“太厚的书没时间看,也看不太懂,廉政口袋书个头小、方便携带,有图画、有纪律,浅显易懂,全国都在‘两学一做’,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党员也不怕掉队啦!”长武县彭公镇孝村农村党员胡新亚爱不释手的翻着《廉政口袋书》。

为了有效防范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该县纪委始终把宣传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宣传栏、网络媒体、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和漫画、廉政口袋书等形式,对党纪条令及违反脱贫攻坚工作纪律的情形进行广泛宣传,及时为党员干部打好“预防针”,累计印发廉政口袋书15000本,漫画3000册,宣传彩页30000余张。

同时,按照“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不断拓宽信访渠道,通过开通脱贫攻坚有奖举报电话、微信监督平台等方式,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对违反脱贫攻坚工作纪律的情况进行举报,营造了全民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7条,转立案6件。

巡察督查成常态 当好“啄木鸟”

“你看,纪委的巡察组又来了。”“常来是好事,这样村干部就不敢胡来了。”几位群众在一起议论着。

只有开展常态化巡察,才能做到潜在问题早发现、露出苗头早提醒、发现违纪早处理,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

今年4月份,该县纪委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抽调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成立脱贫攻坚巡视督查暗访组,并制定了《长武县巡视督查暗访组工作方案》,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深入全县最偏、最远和矛盾纠纷最多的村开展巡察,对各镇办、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彻落实中、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执行“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等政策,遵守脱贫工作纪律等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时刻当好“啄木鸟”,让巡察督察成为常态。截至目前,累计发现评议会不规范、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12类97个问题,全部下发了《检查建议书》,责令各有关镇办、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到位。

问责处理不手软 绷紧“高压线”

“没想到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我都调走了,还会被追责,要怪只怪自己当初不认真。”长武县丁家镇政府干部张某后悔不已,因为贫困户识别不准,虽然已调离原岗位仍然被追责。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只有动真碰硬,才能发挥震慑效应,警醒一大片。

该县纪委坚持高举“问责鞭”,时刻绷紧纪律“高压线”,综合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对受理的违纪线索进行分类处置,按照上不封顶、顶格查处的原则一查到底,坚决查处利用扶贫之机或借扶贫名义骗取套取、虚报冒领、截留、挤占、贪污挪用、改变扶贫资金用途、收受贿赂、挥霍浪费扶贫资金,脱贫措施、脱贫资金落实不到位、底数不清、数据统计不清楚、表册填写不认真、不规范等问题,并对查实的违纪问题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定期组织各镇办召开脱贫攻坚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的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省、自警,做到警钟长鸣。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扶贫领域案件6起,党政纪处分7人。


上一条:武功纪委“三个强化”力促“三个助力”工作落实
下一条: 礼泉纪委端午纠“四风”正当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