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在“全面防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防控”,三原县实行了县委常委联点包抓廉政风险防控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领导,集中推进,重点突破。
一是确定重点项目。把权力比较集中、资金流量大、工程建设项目多、与群众接触密切的组织、财政、农业、住建、交通、招商、民政、国土、人武、公安、教育等13个部门关键部门,作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采取“一个包抓单位、一个风险项目、一名包抓领导”的办法,确定了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严格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加强低保对象的申核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坚决纠正土地违法违纪问题、预防教育行业不正之风等13个廉政风险防控重点风险项目,由11名县委常委根据各自分管部门工作,联点包抓、专项实施、专项推进、专项考核。
二是明确主要任务。各县委常委根据县委提出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导包抓单位围绕单位职能和行业特点,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防控重点,制定防控措施;经常深入包抓单位开展调查研究,针对选定的重点风险项目,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积极探索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点环节有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方法和规律;协调、解决包抓单位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认真听取包抓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其在选定的重点领域,形成独创性较强,有特色、拿得出、叫得响、切实管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经验和做法。
三是严格工作要求。明确各包抓单位按照“确定一个防控项目,破解一项工作难点,创新一项制度特色”的要求,采取“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名责任人”的“四个一”责任机制,狠抓制度各环节的深化和运行的质量,形成一批符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工作特色和亮点。县纪委要加强督促指导,对领导包抓项目实行跟踪检查、全程监控,随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情况,认真总结、挖掘各包抓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县推广;要在第四季度筹备召开一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项目化管理成果交流会,重点对各包抓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观摩,创新经验,交流工作,整体推进全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文章来源:三原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