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乾县纪委督促指导镇办纪(工)委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切实解决镇办纪(工)委办案条件不足、办不了案、不想办案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至10月,全县16个镇办纪委(纪工委)共初核案件线索30件,立结案2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9人。
一是加强组织力量,着力解决办案条件不足问题。借镇党委和纪委换届之机,按照在镇副职好中选优、优先提名的原则,配齐配强了镇纪委书记,并实现了专职化;在镇机关中层干部中,择优选配镇纪委副书记;在镇机关党员干部中,择优选配2-3名纪委委员,做到了组织健全,力量充足。同时为镇纪委办案工作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碎纸机、暗访微型录音笔等办公办案设备,并建成了标准化办案点和谈话室,改善了办公办案条件。
二是加强检查考核,着力解决“不想办案”问题。县纪委制定出台了《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工作考核办法》,将镇办纪委案件查办工作在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增加到50%,同时将案件考核结果与办案津贴发放、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挂钩。县纪委对镇办纪委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一月一排名一通报,并对连续两月处于落后位置的镇纪委进行约谈。实行镇纪委书记月报告工作制度,每月将处置问题线索和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书面和以会议形式汇报,层层传导压力,时时传导压力,形成不办不行、慢办也不行的倒逼之势。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着力解决“办不了案”的问题。针对镇办纪(工)委工作人员办案水平不高,业务能力较差的实际,县纪委组织了为期3天的培训班,重点辅导案件线索发现、调查取证、执纪文书制定、案件协审工作,快速谈话技巧、速记笔录等,在培训现场重复训练,并组织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办案人员的办案水平。坚持“上挂下派”制度,今年以来共有12名机关干部和12名镇办纪(工)委干部对口“上挂下派”跟班学习,锻炼和提高了纪检干部综合能力。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有利工作的原则,将全县16个镇办划分成8个办案协作区,每个办案协作区由一名县纪委常委挂联,一个机关职能室业务指导,并统一确定案件主办人,适时启动协作办案。今年1至10月份,各协作区联系领导及相关业务指导室深入区内各镇共30余次,对案件查办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每个案件有人办、及时办、有结果、有回复,破解镇纪委办案力量不足、力度不够和 “拉不下脸”“下不了手”的问题。
四是加强线索摸排,着力查处群众身边和腐败问题。把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镇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重中之重,通过畅通信访举报渠道、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密切关注网络和媒体舆情、个别走访群众和召开有联村领导、包村干部和职能站所负责人参加的信息反馈会等形式,摸排发现问题,对排查确定的问题线索,按照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协作办案的要求,分别由镇办纪(工)委核查、县纪委直查或组织办案协作区查处,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