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都区纪委针对社区居委会承载的社会管理事务不断增多,干部的职权也越来越大这一现状,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新推行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有力促进了基层的和谐与稳定。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现在已经实现了监委会在全区的全覆盖,让监督的责任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的“小纪委”
秦都区纪委在出台《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的 基础上,还出台了《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实施意见》,明确监委会职责,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考评管理,对考核业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考核业绩不称职者,视情予以诫勉谈话、劝退或依法罢免。一整套激励保障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了社区监委会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西兰小区以前的物业管理基本处于“撂荒”状态,水、电、气、暖时常中断,小区居民动辄上访。面对这种情况,社区监委会的同志主动站出来,从居民中选出和成立了家委会,负责社区的物业管理,而且收费合理、服务快捷,受到群众肯定。据统计,社区监委会先后监督低保审批、水网改造、廉租房资格认定、小额贷款等事项625件、提出合理化建议334条、纠正问题47个,提供案源线索3条,化解矛盾纠纷45件,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社区的“小纪委”,人民的贴心人。
群众利益的“保护神”
为了进一步发挥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能,强化社区民主监督,秦都区纪委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使监委会成为群众利益无处不在的“保护神”。
监委会在常规管理监督的同时,还采取广场监督、恳谈会监督、“讲堂”监督、流动监督、邻里监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并完善了“清单式”管理监督制度、“现代化”操作监督模式、“台账式”整改监督,还建立社区QQ群廉政文化平台,创新了“掌上监督”,借力“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的优势,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等现象进行“随手拍”,并将图片随时上传“网格化管理系统”,及时将整改督办情况拍照,通过系统平台反馈。使涉及到群众关心的低保、审核、劳动保障、医疗救助、征兵入伍、计划生育、居务公开、干部作风、工作效能等方方面面的及时得到反映和解决。
有事找咱监委会
现在,秦都区已经实现97个社区监委会全覆盖,在规范运行,完善创新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使社区居民、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80岁的赵大娘,咋也想不到自己竟是增补的救助对象。原来,赵大娘有两个子女在农村务农,两个子女在外地工作,子女们家庭经济状况也都十分困难,自老伴去世后,她独自一人生活,又腿脚不便,和邻居来往的少,不知道享受国家对城镇无工资老人进行生活补助的政策,也就没有向社区提出生活补助申请,在研究确定补助名单时,社区监委会的同志发现没有特困户赵大娘,就主动上门,不仅帮助赵大娘补办了城镇60岁以上无业无退休金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手续,还特事特办,即时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每月给赵大娘发放300元的低保金。
如今,“小区物业管理不再处于‘撂荒’状态,水、电、气、暖正常了,小区环境干净了。”“夫妻双双下岗,丈夫生病,儿子上学,核实后申请上了低保。”“困扰他们多年的下水道再也不堵了”,“社区每项涉及居民利益的事儿都更公正了”,群众高兴地说,“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有事找咱监委会”。
监委会除了在低保认定、公租房申请、大病医疗救助发挥作用外,还将监督的利器伸向社区干部权利行使和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德廉情况这些最受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中。据统计,社区监委会成立以来,先后监督低保审批、水网改造、小额贷款等事项305件,提出合理化建议134条,纠正问题27个,共排查矛盾纠纷372件,上门服务540人次,解决居民反映的困难问题284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