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兴平,在田间地头,干部助农抢时春灌、除草施肥的场面随处可见;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从城区到农村,处处呈现出全力抓落实、齐心谋发展的喜人景象……这些都是兴平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兴平市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主动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7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88元。
在抓好“龙头工程”中强化廉政共识
兴平市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推动反腐倡廉的“龙头工程”紧抓不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反腐倡廉工作70余项任务进行分解量化,逐项明确市级分管领导、牵头单位和落实部门。市委书记与102个单位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书,对财政、农林、住建等主要部门突出个性任务43项,与基层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300余份,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细化到岗”的工作机制。对在主题教育活动、维护稳定、大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中措施不力、方法不当,造成重大影响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坚决追究领导责任。两年来,先后对16名科级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对秦川屠宰厂事件中的4名分管领导实施行政问责,给予免职处理。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先后组织党纪法规、廉政知识测试活动170余次,召开专题报告会35场次,专题学习136场次,发放廉政资料和书籍2000余册,下发电教片200余套,制作户外宣传教育广告牌13个。
在构建“高压防线”中规范从政行为
兴平市始终把制度建设、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办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来抓。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建立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审批、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严禁铺张浪费以及诫勉谈话等制度。先后有70多名领导干部就个人重大事项向纪委部门做报告,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全市158个部门、单位上报公务用车355辆。落实“三谈两述”制度,三年来各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1547人次,任前谈话1658人次,诫勉谈话357人次,述职述廉650人次。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全市在用水、电、油及公务接待等方面节约资金65万元。出台《兴平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采取五项排查法,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158个,建立风险档案87个。进行分级和动态管理,全面建立自我防范、单位联防、社会群防“三道防线”,2011年实施警示训诫43人。
在营造“和谐氛围”中优化发展环境
兴平市始终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全市230名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258名党员干部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每年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向市委、纪委全委会述廉,在全市223个行政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西城办、计生局等试点单位相继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方便群众。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政风行风民主测评和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向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以及企业派驻监察组和联络员,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抽查项目58个,发现问题100余个。加大“小金库”清理力度,2009年以来,自查自纠“小金库”6个,查处违规剩余资金4.98余万元全部上缴。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实行“民情恳谈与点名接访”相结合,三年来共化解各类矛盾800余次,基层问题重访率同比下降34%,越级访同比下降41%,并对35件积案予以解决。
文章来源:兴平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