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投资资金管理中,建设单位往往“狮子大张口”,审核部门常常 “拦腰砍一刀”,形成了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的矛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彬县率先在全市成立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推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采取科学的量化手段,探索出了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政府投资资金管理办法。
一、评审行为规范化
该县在财政投资评审推行之初,制定出台了《彬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程序》、《财政投资评审内部工作流程》、《项目评审合作协议》、《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评审费用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为推行评审制度、规范评审行为奠定了制度基础。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评审理念,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原则,使评审结果和实际执行趋向一致,大大提高了预算执行的科学性。
二、评审范围广覆盖
财政投资评审是一个新生事物,该县的财政投资评审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由最初的单一工程投资或专项资金评审发展到现在的财政重点项目支出各个方面的评审;由最初的单个城市建设投资领域的评审拓展到现在的乡镇农村发展投资的评审;由最初的单纯对基建项目的工程预算评审,发展到现在以项目预算审核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算及竣工决(结)算评审并重。另外,还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使评审项目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建设、乡镇农村发展投资等方方面面,覆盖了财政支出100多个领域,确保了多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评审环节全过程
该县坚持先预算评审后招标,严格审核建设单位编制的项目控制价,评审后的预算价作为“最高限价”进行招标。坚持先变更、签证评审后才能变更项目内容,对于项目建设中因工程内容变更,需要增加或减少投资的项目进行重新评审,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现实问题,做到了实事求是评审,确保了工程顺利建设。坚持先评审后拨款、移交,对于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评审,为项目拨款、移交提供依据,达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财政投资项目的目的。
四、评审队伍专业化
为了推动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县先后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9人,加强评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鼓励业务骨干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同时,从市级评审专家库中录入部分中介机构和评审专家参与工作,使评审队伍的专业性、政策性不断提高,保障了评审的质量和水平。
截至目前,彬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累计完成评审项目9类306个,审核项目资金24.29亿元,核减不合理项目支出3.04亿元,平均核减率12.52%,最高核减率达79.84%。通过推行财政投资评审,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实现了“堵塞漏洞、保护干部、节约资金”的目标,保障了经济和社会重点事业发展的有效供给。
文章来源:咸阳市纪委警示训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