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受理举报投诉414件次,初核违纪案件316件,立结案256件,党政纪处分257人,刑事处理6人;5年,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68.5万元。
2008年5月,在咸阳市纪检监察系统查办案件经验交流会上,受到市纪委的表彰奖励。2009年5月,在陕西省纪委案件查办工作会议上,再次跻身先进之列。
数据无言。但数据的背后却体现了乾县纪委、监察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矢志不渝地为经济建设、百姓安居乐业保驾护航的战略决策,凝聚着纪检监察干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近年来,乾县纪委、监察局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发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框架中高点定位办案工作,不断追求和扩大办案工作的综合效果,较好地实现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高度统一,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特征,在“有案严查”上下功夫。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隐蔽性、对抗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该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统一思想认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不断加大惩治力度。一是突出了惩治腐败的严肃性。坚持把案件查办工作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第一负责人的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案件查办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协调指导大要案查办工作。县纪委始终把查办案件作为工作重点狠抓不放,坚持把组织领导、人员力量、后勤保障向办案工作倾斜,由2名领导分管案件工作,做到了自办案件有分管领导主抓,重大案件有主要领导包抓。同时,建立了与检察、审计机关“三位一体”的横向协作机制,发挥各自职能,抽调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查办案件。二是突出了依纪依法的严格性。坚持文明办案,严格办案程序,恪守办案纪律,从线索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处理都严格执行程序规定。县纪委还制定了《乾县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修订完善了办案人员工作纪律规定,要求办案人员认真学习、准确运用党政纪条规,严格做到“三不准、三管好”,即不吃请、不收礼、不以案谋私,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案。切实把依纪依法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纪律人,保证了办案人员“零违纪”和安全办案“零事故”。三是突出了案件管理的严谨性。该县纪委制订了一批便利、管用、操作性强的监督制约办案工作行为的制度规定,并收集整理原有的案件检查和管理工作制度形成制度汇编,促进案件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的规范性特征,在“有案办好”上下功夫。办案质量是办案工作的生命线。该县纪委通过强化办案质量来保障“有案办好”。一是把握“有案办好”的政治标准,积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保驾护航。近年来,该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2006年以来,全县立查乡科级领导干部案件26件,党政纪处分26人(其中正科级8人)。二是把握“有案办好”的根本标准,积极争取群众拥护支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把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作为查处重点,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全县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案件138件,党政纪处分139人,其中加重农民负担案件14件,处分14人,维护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把握“有案办好”的专业标准,确保符合案件质量要求。该县纪委认真推行案件“协审”、主办人制度,严格遵守“二十四字”办案方针,使所办案件经得起检验,无行政复议和申诉。
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的预防性特征,在“有案用好”上下功夫。该县纪委在严惩违纪行为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办案综合效果。一是围绕办案抓警示,教育效果进一步扩大。近年来,该县纪检监察系统共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20多场次;编印了《侵害群众利益案件选编》、《悔恨的泪》等警示教育读本,印发到村级以上干部,教育各级党员干部严格廉洁从政;通过下发通报、媒体曝光等形式,先后公开披露了39件典型案件查处结果,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批,警示一片的目的。二是围绕办案抓剖析,治本效果进一步扩大。严格实行查处一起重点案件、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召开一次案件分析会、帮助发案单位建立健全一套规章制度、对发案单位进行一次回访检查的“五个一”制度,形成有质量的案件剖析报告30多份,向发案单位提出管理方面监察建议书20多份,促使发案单位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改进工作方法120多项。三是围绕办案抓调研。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面上共性问题,及时加大调研力度,深刻剖析问题症结,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报告20多份,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采纳,及时弥补了制度机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使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助推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进程。
文章来源:乾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