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四化”举措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打印

    三原县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过程中,重点抓住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管理关键性环节,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一是风险排查立体化。针对单位“一把手”和掌握人财物支配权、管理权的关键岗位,拥有规划审批、土地出让、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投资、专项资金使用、干部人事等重点领域,权力授予、配置、运行和监督中容易发生腐败的重点环节,从梳理工作流程、理清岗位职责入手,探索出了自己查、领导提、群众帮、集中评、组织审的“立体式排查法”,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各单位把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作为廉政风险查找的重要内容,组织每名党员干部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廉政职责和所处业务流程的环节,逐一对照,将风险查到岗、定到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000名党员干部参与查找廉政风险,累计排查出单位、股室和个人风险23603个。

 

    二是风险监管责任化。把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通过采取“岗位自评、科室互评、交叉联评、单位初评、纪委审评”的五级评审办法,根据风险表现、发生几率和危害大小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风险,对不同等级的廉政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监督、分级负责。把最易出问题且影响重大的部位和事项定为一级,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管理落实,县纪委负责重点监控;较易出问题且影响较大的部位和事项定为二级,由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直接管理落实,单位主要领导负责跟踪监督;一般性廉政风险的部位和事项定为三级,由所在岗位直接落实,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监督。经过深入查找、五级评审,全县共评定一级风险810个,二级风险3600个,三级风险19193个。

 

    三是风险措施制度化。在事前预防环节,西阳镇针对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推行了“村财镇管”理财模式,建立了“村财镇管”资金专户、村级报账员公开聘任、每季度公开村级财务等制度措施。嵯峨镇针对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三告别”工程、低保审核等民生工程领域,配套出台了《镇纪委预审制》,各类补贴发放事先进行张榜公示,由镇纪委把关发放。在事中监控环节,陂西镇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申报、初审、考查签单、采购、报销、保管”六个工作程序,实行财政所长、主管领导、采购人员、镇长“四人联签制”,相互监督。县住建局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廉租房分配,通过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县内媒体,对工作流程实行全方位公开,采取现场抓阄的办法确定住户和具体的楼层、户型,杜绝了“暗箱操作”。在后期处置环节,全县累计对苗头性问题警示提醒185人次,诫勉督导56人次,整改问题127个。对因防控措施不落实、管理责任不到位,导致廉政风险等级升级或转化为严重问题的4名干部,追究了党纪政纪责任。全县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78册,绘制重点岗位职权流程图506个,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592项。

 

    四是风险管理项目化。县纪委从权力相对集中、资金流量大、工程建设项目多、与群众利益密切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入手,将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针对性的设置了25个重点风险项目课题,结合不同的单位职能和行业特点,选择由17个部门、8个镇负责承担,形成了一批符合基层实际的制度特色和亮点。比如,陵前镇围绕“镇村重点工程建设”进行立项,采取了“三议三公开”的防控措施,在重点项目落户和建设过程中召开项目协调会、群众代表会、入户座谈会,做到项目内容公开、补偿(筹资筹劳)标准公开、分配(收支)公开。马额镇围绕“建设项目征地补偿”立项,采取了“3456”的保廉措施,即:做到赔偿标准、分配方案、到户清册公开;清点内容、赔偿标准、分配方案、领款数额必须得到群众认可;清点、结算、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到户必须由镇、村、组把关;项目业主、协调单位、镇政府、村三委会、群众代表、补偿对象六个方面人员必须全部参与,确保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无一起违规问题发生。

文章来源:三原县纪委


上一条: 咸阳市成功举行“清风颂”演讲决赛
下一条: 咸阳市召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