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兴平市纪委监察局聚焦主业,在查办案件上下功夫,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放松。
聚指成拳,整合发力。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实行全员办案,纪检监察一室、二室主要承担疑难复杂案件的查处,其他各室根据自身职责特点,负责业务范围内的案件查办。按照就近整合、方便联络,优势互补、增强合力、回避关系、有利工作的原则,将全市13个镇办、25个市直单位划分为6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成立一个由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的指导小组,指导办案。借助公安、检察、审计等部门单位的专业优势,弥补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力量和手段的不足。
广挖线索,拓宽案源。加强信访接待室规范化建设,设立举报专用电话和电子信箱;实行领导接访、实名举报约谈等工作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在开展严查群众身边腐败案件活动中,把线索摸排、案件初查工作和严查群众身边腐败有机结合,市纪委监察局机关20余名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案件线索。借助网络新媒体,每天关注兴平廉政网站、兴平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本市党员干部的信息,从中发现案件线索。定期或不定期与公安、审计、检察、法院等执纪执法机关以及组织人事部门沟通,建立案件线索信息库,对案件线索实行定期报告、跟踪督办、动态管理,确保每条有价值的线索都得到充分利用。
抓住重点,精准发力。围绕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全面开展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查处基层干部在征地拆迁、农村资产资源处置、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以权谋私以及骗取、截留、私分征地补偿款的案件;收受“红包”、回扣,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强农惠农补助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和扶贫、社保、救济等专项资金的案件;以权代法、贪赃枉法、不依法行政、与瓣一鞣篡篙炙深人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检查,重点查处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收受“红包"礼金以及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