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基层廉政防范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柞水基层廉政防范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打印


  今年以来,柞水县纪委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在全面推进“五项制度”的同时,认真调研,大胆探索,把村务公开、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村民纳谏、村级财务收支管理作为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完善、补充和拓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确保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取得实效,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为柞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一是推行村民纳谏制度。制定了《柞水县村民纳谏制度(试行)》,由各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在全县120个村设立村民纳谏箱186个,规定村民纳谏箱每月至少开启两次,每次须有两名以上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实施。目前,全县通过纳谏箱征求的意见建议3860条,办理并答复3852条,8条正在办理中,使一大批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村民纳谏箱”制度将于2010年在全市推广。
  二是全面推行村级财务收支管理“五笔会签”制度。在村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坚持“村财乡管”制度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察局又在全县实行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村监委会主任、包村干部、乡镇长分别签字把关的“五笔会签”管理制度,全县通过“五笔会签”的形式审批村级财务收支资金1861万元,有效纠正了村级财务“跑冒滴漏”的问题,达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
  三是推行村务公开月报告备案制度。制定了《柞水县村务公开月报告备案制度》,要求各村委会按照要求将公开的内容每月向乡镇纪委报告并进行备案,由乡镇纪委严把审核关口,加强了对村务公开的监管。实施以来,全县16个乡镇120个村共建立村务公开月报告档案380盒,公开内容1980条,涉及村级财务收支、救灾款物和扶贫资金发放、宅基地审批以及计划生育指标审批等15个方面内容,真正把群众想知道、村上应公开的事项全面、及时、真实地公开到位,夯实了村民自我监督的基础。
  四是推行村级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从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和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全县共完成村级经济责任审计49个村,审计资金1296万元,纠正违纪违规支出3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09万元,作出审计结论98人。形成了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
  五是推行乡镇机关建立“廉政灶”制度。从2007年开始,在全县16个乡镇机关统一建立“廉政灶”,基本实现了在营业性餐馆公务“零接待”,三年节约招待费近百万元,树立了廉洁节约的新风尚。 

 

文章来源:柞水纪委


上一条: 镇安县开展八项活动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
下一条: 洛南县委书记刘文亮要求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争做“五个表率”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