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2009年反腐倡廉建设突出六大亮点
商洛市2009年反腐倡廉建设突出六大亮点
打印

 


    2009年,商洛市反腐倡廉建设突出六大亮点深化工作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年来,他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着力为推进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商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中央扩大内需投资我市的11.5亿元447个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促进了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对民生八大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教育、就业再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民生八大工程40个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促进了工作顺利开展。市纪委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对全市2007年以来的455个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及1.56亿元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查处套取工赈资金案件1件,处理责任人6人。成立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下发了《商洛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自查自纠,摸清了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9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851个,30万元以上的项目524个,为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奠定了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反腐倡廉“五项制度”,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贯彻落实省纪委确定的反腐倡廉“五项制度”为重点,全面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全面推行,全市1831个村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村民监督委员5693人。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向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全面展开,132名领导干部向纪委全委会述廉。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全面落实,乡镇接访范围扩大到乡镇党委委员和人大、政协领导,先后挂牌接访1121件,现场处理381件。领导干部“任前考廉”制度进一步拓展,将“考廉”对象延伸到基层站所负责人和村两委会成员,全年全市有3463人参加了“任前考廉”,23人因考试不及格被暂缓任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落实到位,全市2009年有15人,报告率达100%。在全面落实“五项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建立了“动态监督”、“廉政灶”等制度,得到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并决定在全省推广,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取得新阶段。一是在全省率先探索创新建立了防体系建设监督动态监测管理制度,在市、县区纪检监察网站建立起动态监测平台,实现了反腐倡廉工作进展的实时监控,形成了互促联动的工作机制。省纪委在我市柞水县召开了全省惩防体系建设推进会,总结推广我市的做法。二是在全市乡镇普遍建立了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年节约经费400余万元,得到了省纪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遏制了公务接待奢侈浪费现象,密切了干群关系。

    进一步加强廉洁教育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以“弘扬良好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分层举办廉政教育专题班,培训领导干部,廉政文化深入推进,新建廉政教育基地1个,新建纪检监察网站2个,初步建立了反腐倡廉舆情报送处理制度。先后对14名领导干部实施了问责,有效提高了预防腐败的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规定。制订了《商洛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厉行节约压缩行政支出的实施方案》,全市因公出国(境)费用降低48.5%,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费用下降16.3%,公务接待费下降11.3%,水电油等一般费用下降5.9%。完善了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购置、更换公务用车实施了有效监督。停止公务用车购置审批130多辆,节约资金2300多万元。深入开展 “小金库” 治理。对857个党政机关和2233个事业单位的账务进行了全面查纠,发现“小金库”55个,涉及违规违纪资金606.8万元,查出“小金库”以外的其他违纪资金195.72万元,发现的违纪问题全部处理到位。

    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定了35个市级政务公开示范点单位。开展市级机关、县区、乡镇、村四级党务公开示范点活动,全市199个基层党委、3086个支部实行了党务公开。市、县区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154人,任前廉政谈话246人。对45名拟提拔为县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20名任职使用期满的县级干部、19名拟推荐在市级以上表彰的单位、个人实施了廉政鉴定。积极开展“警示训诫深化年”活动,全市共实施警示训诫514人,其中警示提醒357人,诫勉督导54人,责令纠错103人。

    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维护党纪国法严肃性。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013件次,初核违纪线索427件,立案142件176人,处分173人,其中县级干部6人,乡科级干部20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234.73万元。加强对办案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依法依纪、安全处理办案,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较好发挥。

    加大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核查力度,对全市2007至2008年度查结案件的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纠正了8人处分决定未落实的问题。

    纠风工作取得新进展。

    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款项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并纠正违规问题37个,涉及资金2627万元。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检查,检查生产加工及餐饮单位1万多家,查出不合格食品3280多公斤,取缔无照食品经营单位249家。加强药械市场专项整治,检查涉药、涉械单位3998家,查处药械违法案件780件,查获假劣药品1208种次,查处无证经营单位2个,责令整改3个,确保了食品药品安全。

    督促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6481万元,对1614所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24件,退还资金27.5万元。

    在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购中标药品9867万元,让利患者557万元。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面实行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或电脑及时查询制度。继续开展医疗服务行业治理商业贿赂活动,医务人员上交“红包”和提成22.9万元。

    严格执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农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推行农民负担卡制度,减轻农民负担39.5万元。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坑农问题6件,涉及资金13.7万元,纠正和查处损害农民权益案件6件。处理公路执法违纪案件3件6人。

    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市2101个单位开展了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推行“面对面三公开”制度。市、县区全部开办“行风热线”舆论监督节目,市直47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市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解答群众咨询306件,解决群众投诉问题11件。深入开展“政风行风万人测评”活动,深化了政风行风建设。

    加强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协调相关部门组成12个检查组,对全市34家加油站执行价格调整政策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确保了国家政策的落实。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源头治本工作进一步深化。

    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和土地市场监管。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推行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严肃查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违规违法行为,查处违反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案件4件,处理12人。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招拍挂出让和预申请制度,实现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39宗76.7万平方米,收入2.2亿元,杜绝了腐败的滋生。督促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完善了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许可条件、时限和审批权限。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项目、非许可审批项目调整和清理工作,保留市级行政审批项目16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5项。

    开展环境保护执法监察。结合全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落实,对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责令2家未进行环保竣工验收的生产企业限期进行“三同时”验收。督促有关部门对170个重点污染源、109座尾矿库进行排查,对14座尾矿库下达了停产整改通知,提出整改意见40多条,对33座尾矿库实行闭库,充实完善应急预案76个。

 

文章来源:商洛市纪委


上一条: 洛南县委常委会敲响新春廉政警钟
下一条: 柞水召开节前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