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丹凤县从夯实“两个责任”打开切口,盯紧“五个重点”,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形成了持续查纠不正之风的高压震慑。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10件,占全县总案件数的66.7%。
一是强化问责倒逼,层层压实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列入“两个责任”清单,层层签字背书,层层压实任务,形成了党委“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纪委监督抓的良好格局。强化“一岗双责”。建立“廉情抄告”和“问责提议书”制度,县纪委对各单位干部和所包镇村干部廉洁情况定期向党政班子成员抄告,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需要问责的问题定期向纪委提议问责,实现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分管领导抓党风政风有事可为、有章可循,纪委问责有的放矢、高效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建立推行“两册两会两约谈”制度,按规定召开任务分解会、述职点评会,定期同下级党委和纪委主要负责人开展履职情况约谈提醒,强化责任压力传导。今年来,先后对2名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滞后的镇纪委书记实行约谈,形成了有力的倒逼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定了《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党委教育管理监督不力、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的,纪委瞒案不报、有案不查、监督责任缺失的实行“一案双查”、“一责双问”。今年来,先后对4名基层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
二是拓展案源渠道,主动发现问题。畅通信访渠道,实现群众举报“零门槛”。通过配置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巡回接访、开通县纪委易信、微信和12388网络举报平台、发放干部“作风监督举报卡”等形式,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今年来,全县接受群众举报41件,初核问题线索81件,转立案19件。强化联合巡察,发现问题“零距离”。抽调县直派驻机构组建7个巡察组,统一管理,统一任务,进行常态化的交叉巡察。今年来,先后发现各类问题5个,获取线索3条,立案2件。实行集体研判制度,让重要线索“零遗误”。坚持每月“集体研判”制度,定期对群众来信来访所反映问题进行排查、筛选、研判,特别是对署名举报或问题严重的案源线索进行梳理,确保有价值的线索能及时初核。今年来已进行集体研判1次,甄别问题线索2条。
三是聚焦办案重点,实现定点突破。聚焦办案重点。将基层干部生冷硬推、吃拿卡要、工作懈怠、欺压百姓等不良作风问题,基层干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收受红包礼金和商业预付卡,违规操办婚丧嫁娶等事项借机敛财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基层单位和执法监管部门违规收费、办事不公、优亲厚友、与民争利、假公济私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基层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脱贫攻坚、“三资”管理、惠农补贴、退耕还林、移民搬迁、救灾救济、低保医保、棚户区改造资金管理使用中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小官贪腐”违纪违法问题,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对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有案不查、瞒案不报,听之任之,甚至袒护包庇等“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实现定向整治、定点突破、严肃查处。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加强与信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的联系沟通,筛查违纪线索,实现信息共享,规范线索移送。今年来先后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初核侵害群众利益案件2件,转立案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人。强化治本效应。在重大案件第一时间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的基础上,将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汇编成册,联合县检察院逐镇开展镇村干部纪律法规专题辅导,以案说法,以案析理,开展警示教育,发挥了较强的震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