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下梁镇明星村以“四项工作”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谐调发展。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20元,比上年度净增253元,高于全县8个百分点,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最快的村,被商洛市命名为“平安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
1、抓教育,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该村做到了“三利用、三结合”:一是充分利用村两委会清政廉洁的办公环境,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广大党员观看警示电教片,学党章和开展理想信念、党纪条规等专题教育。二是充分利用村级廉政文化活动室的教材,结合开展全民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在失业党员、在职党员和在册党员中,开展“学实用技能、强服务本领”、“做廉洁典范、当服务明星”、“从我做起、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结合大型纪念日活动,组织开展以廉政建设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和文体项目比赛,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休闲娱乐中,思想道德受到熏陶,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
2、抓公开,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程。在村委会制作了固定村务公开专栏,将村两委会年度目标任务、全村所有党员和所有干部承诺要办的事项进行公开,定期督促检查,年终统一考核,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定期对村务、财务、计划生育二胎指标、木材采伐指标、低保和五保对象的核定、民政救灾物资的发放、惠农政策的落实等进行公示。通过公开,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切实保障。2006年以来,针对柞小高速路建设涉及征占兑付给群众的青苗补偿、征地款资金较大的实际,项目涉及到的该村5个组均成立了民主理财议事小组,对铁路、高速公路占地、房屋拆迁实行“三公开一统一”的补偿办法,即公开补偿标准、公开权属和数量、公开补偿金额,统一支付补偿款,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3、抓排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建立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的长期帮扶责任制,将全村所有农户均分给村组干部联系和包扶,要求每位干部每月至少到自己所包扶的农户走访一次,了解基层动态,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村上给每个干部统一制作了100张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农户手中,便于群众联系。二是设立便民服务监督岗。将镇上领导和各站所负责人的照片、职务、分管工作、联系方式制作成便民服务监督岗,固定到村委会办公楼醒目处,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开展排查活动。村两委会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多次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村组农户存在的问题展开拉网式排查和调处。共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1起、信访案件5起;调解11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5%,办结信访案件5起,结案率达到100%;查出不安全隐患和高速公路施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8起、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的13起,目前已全部解决到位,确保了一方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4、抓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夯实基础。该村两委会班子进一步理清思路,确立了“企业强村、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培育无公害大棚蔬菜设施栽培为主导,畜牧、苗圃、劳务、旅游为补充的优势致富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生活条件较差的组,实行村级领导包组、党员包户的办法,帮助解决寻求发展的突破口。2006年以来,该村争取各级重点建设项目5个,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500平方米、能一次性安置46户207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一个。同时,对居住边远、条件艰苦的27户128人实施了整体移民搬迁。在产业开发方面,全村发展林果基地面积8800亩、大棚蔬菜300亩,土鸡散养大户达到3户,村办企业发展到6家,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拉通自来水管道7800延米,新修通村水泥路4.5公里,组组通上自来水,户户用上稳压电,全村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柞水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