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领导挂牌搭平台 群众点名构和谐
打印

    太白县委、县政府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从2010年起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实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截止2011年,县党政领导班子、人大、政协、公检法主要领导、7个镇和24个县级部门全面推行点名接访制度,212名党员领导干部参与了点名接访,制度覆盖面100%。接待群众414人次,解决信访问题395件(其中信访积案23 件);县级领导接访86件,办结81件;部门接访50件,办结48件;镇级接访278件,办结266件,办结率95%。太白县实施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以来,发现违纪线索30起,实施警示训诫4件,转立案26件,对27名违纪党员干部给予了党政纪处分,解决了农副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企业职工集体上访积案10件,信访量呈现年均下降趋势。群众满意率96%。连续三年被评为“三无”信访县。


    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举措强基础 


    2009年太白县纪委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级部门推行了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制度实施中发现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难以协调,一些历史遗留的复杂疑难问题难以解决,加之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缠访、闹访、越级访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加大解决群众问题的力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经县纪委提议,县委研究,2010年初,太白县委、县政府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关于在县级领导干部中推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的实施意见》等30多个配套制度,印发了《县级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工作指南》,将点名接访制度范围扩展到县党政领导干部和人大、政协、公检法三长以及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明确了25名县级领导点名接访事项,每天保证一名县级领导在信访大厅进行接访,为群众反映问题提供方便。


    二、丰富载体亮身份


    一是规范接访牌。各单位在醒目位置悬挂了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点名接访指南牌,将接访领导照片、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信访人权利和义务、接访流程等信息详实上牌公示,在县信访大厅悬挂了县级领导接访牌,全县共制作接访牌44面。二是制作联系卡。定制印发接访领导“便民联系片”,将接访领导各种信息印制在联系卡上,逐户发放38600余张。2009年11月6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到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靖口镇调研时,看到群众点名接访在镇机关的公示牌和联系卡,对这项工作予以肯定。《中国纪检监察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太白县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情况和联系卡情况先后进行了报道。三是强化培训宣传。利用业务培训班、以岗代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对接访领导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接访能力。在县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增强群众对制度的知晓率。


    三、搭建平台畅渠道


    一是畅通信访渠道。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开通12388信访举报电话、建立网络举报,实现“三位一体”受理渠道;二是搭建信访平台。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县信访接待大厅,全县7个镇均设有信访接待室,建成8个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和66个村级社会公共服务站;三是整合信访资源。从9个县级重点部门择优选调9名得力工作人员进驻大厅工作。建立领导接访长效机制;方便群众就近反映诉求;四是优化信访环境。 倡导文明着装、礼貌用语、周到服务,一句你好、一个微笑、一声请坐、一杯热茶,营造优质信访环境。 


    四、规范程序严管理


    一是规范受理程序。明确点名接访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按时限将办理结果向信访人回复,确保查处到位,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归档工作;二是健全配套措施。研究制订首接首办、案件线索集体排查、署实名举报承诺办理、实名举报双相承诺和实名举报奖励等配套制度。在署实名举报承诺办理及奖励办法中,提出6项承诺,奖励最高金额3万元,先后发出奖励资金1.2万元;三是严格考核管理。出台《太白县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工作考核办法》和《问责办法》,对接访工作不力、信件久拖不办的责任单位和领导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并追究责任。


    五、完善机制抓源头


    一是坚持定期排查。每个单位每月最少进行一次详细排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提前预防,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和镇、部门领导两级包案制度,认真落实一个信访问题、一名县级领导主抓、一个专题调查组、一项配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机制。要求被群众点名的领导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从接访、协调、督办、回复等环节一抓到底;三是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县纪委每月对各单位点名接访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即事实查不清不放过,问题处理不到位不放过,上访人不息诉罢访不放过,确保案结事了。四是坚持以三心促三访。在点名接访制度落实中,坚持换位思考,真情沟通,将“三心”融入点名接访全过程。真心待民预约接访。对一些重大复杂诉求,群众可电话预约选择接访领导,预约接访领导根据群众要求或在接访大厅接待群众,或上门了解情况。诚心为民定期下访。为了杜绝发生“三防”现象发生,结合三问三解和“三包六到户”举措,全县领导干部定期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政策法规,开展民意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群众的忧怨。尽心惠民适时回访。每个信访问题解决回复后,都适时回访,对反映的同类问题通过回访及时予以化解;五是坚持主要领导接访。2010年4月16日,一名叫梁金元的上访人员,通过接访指南牌,联系到太白县县委书记贺东,贺东书记接访后得知,梁金元祖籍陕西华县东阳乡泽口村,60年代被太白县嘴头镇沪家塬村一村民收养,其养父母逝世后,便到处流浪打工,梁金元1995年在原太白新星金矿打工期间曾被矿车砸伤,2006年由于新星金矿停产,工队解散,该梁随被解雇。多年来梁金元以养老、要求工作、医疗费赔偿等为由多次上县、赴省、进京上访。贺东接访后及时安排相关单位调查处理,给梁金元1.2万元生活和医疗费救助,但时隔不久,梁金元钱花完后再次上访。贺书记在征求本人意见后,最终决定将梁金元安排在县敬老院,在回访中,贺书记见到了梁金元,梁不但发挥专长为敬老院做饭,还带领其他成员做豆腐到县城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六、严查快办暖民心


    在对信访问题的办理过程中,实行所有下转信访件全部要结果,突出“严、快、暖”三字方针。即“严”厉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快”速办理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处理结果“暧”民心,做好“三个相结合”一是注重与纠风工作相结合。注重处理好信访工作与专项治理的关系,做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二是注重与查办案件相结合。认真查办群众反映的违规违纪案件。用案例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廉”警示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超前约束和规范;三是注重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注重加强运用制度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性,加强调研分析,完善治本措施,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四是注重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制定《太白县选派干部到信访岗位培养锻炼办法》,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县信访督查员,实行岗位挂职锻炼,对在信访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以提拔重用。
实施县级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找准了抓信访工作的突破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落实到了主要领导肩上,通过亲自接待群众,处理信访问题,定期入户下访、倾听群众心声,提升了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和依纪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全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


    实施县级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领导接访群众窗口前移、程序简化,使群众能够自主选择接访领导,实现责任领导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为群众反映诉求搭建信访渠道,即使群众有更多的途径和机会向县级领导反映自身诉求,也使主要领导能准确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克服官僚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过去群众上访周期长、责任不明确、上访成本高、解决问题效率低等问题,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实施县级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强化了党员干部信访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增强了群众依法理性有序上访的信访意识。要求干部在工作中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诉求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为群众搭建表达意愿的平台,促使信访问题及时有效得到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章来源:宝纪宣


上一条: 宝鸡市四措并举全面落实今年纠风工作任务
下一条: 宝鸡:廉政灯谜进校园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