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县纪委紧紧围绕“三转”要求,全面聚焦主业,突出执纪特色,创新监督方式,强化问责职能,持续释放执纪审查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全年共处置问题线索402件,立案176件,党政纪处分161人;诫勉谈话112人;函询15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19起23人。
一是畅通渠道,全面收集问题线索。通过信访举报12388电话、网站、邮箱等举报平台和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全面收集问题线索;充分运用明察暗访、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检查、网络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深挖案件线索;发挥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相互移送问题线索。通过收集、深挖、移送,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
二是规范程序,强化线索全程管理。加强问题线索管理,建立线索管理台账,按线索来源、性质进行分类登记、梳理、汇总,对举报线索进行集中受理、科学筛选、统一分流、台账管理,实行问题线索集中排查、限时了结的“账单式”受理模式,健全完善线索移交转办机制,对移交和下转信件以“信字函、移交函、群字函、询字函”等形式下转,确保信件流转清楚、全程留痕。
三是强化函询,增强谈话监督实效。积极探索创新,制定信访线索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线索处置五种类型的标准和方式,特别是规范谈话函询的范围,对轻微行为、工作作风、生活小节、群众诉求等方面的行为细节、生活作风、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列入函询范围,明确方式、程序,通过谈话函询询问书、提醒书、诫勉书和谈话函询记录表等形式,做到点到问题、讲到要害、指明问题、整改反馈,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四是优化机制,提升执纪审查能力。成立6个办信办案协作区,按照“职能相近、工作便利、大小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联席协作、分片交叉等工作机制,明确主办、协办、联办责任,做到内部驱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增强办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每月对基层的办信办案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工作中存在的程序不到位、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着力解决基层人员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
五是统筹协查,提升执纪审查成效。实行机关、派驻一体化核查机制,建立由派驻机构业务骨干组成的办案人才库,由县纪委统一调配管理,开展核查。同时,坚持部门派驻机构、镇街纪委片区协作核查机制,采取交叉办信、联合办信等方式,对评估确定的重要案件线索,由县纪委直接查处;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较为突出的线索,由协作区主要领导负责,实行协作区联合查处,通过召开协调会、联合办案、交叉办案等方式,快查快结,有效提升执纪审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