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陇县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省市纪委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增强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在全县构建起完善的监督制约、风险防控、教育自律和查处惩戒等“四大”惩防体系,为规范约束从政行为、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保障经济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伸触角,完善了监督制约机制。重大事项“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特色鲜明。以民主决策“十步工作法”为主要方法,不断探索完善、深化提高,16个乡镇和18个部门以“一把手”末位表态形式议决重大事项176项,促进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水平。科级党政领导向县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深入推进。对8个乡镇和部门的党政正职在县电视台发布了述廉公告,通过选、审、听、查、测、访、述、问、评廉,整改问题23个,深化了述廉效果。基层站所深入开展点题述廉述效活动,堎底下、杜阳等乡镇和工商局开展点题述廉述效8场(次),55个站所的负责人回答了群众点题62个,促进了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结合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全县科级领导干部重新进行了报告,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明显增强。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全面实施。按照“七有”标准,全县16个乡镇158个村全部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结合推行“四议两公开”和村级财务“三审三签”制度,丰富了监督工作内涵。年内,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监督重大村务决策事项367件,提出意见、建议502条,被采纳351条,监督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预防在先,构建了风险防控机制。防患于未然,形成了科学的廉政风险预防链。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规范运行。按照“五有五制”的要求,全县16个乡镇全部建起了公务接待廉政灶,共接待2398人(次),节约费用10.66万元。县环保局率先在县级部门建起了廉政灶,教育局、卫生局在全系统制定了“随灶就餐”的公务接待制度,促进了厉行节约,转变了干部作风,树立了良好形象,受到了群众好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制度有序推进。制定实施方案,扎实调查摸底,加强舆论宣传,集中招标确定配送企业,采购基本药物596个品规333.4万元,占全市药品配送总量的14%,名列全市第三。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为群众减轻医疗药费负担92.4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廉政风险防范制度重点推进。以领导干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重点,20个重点部门和16个乡镇通过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强化风险管理控制、科学制定防范措施,进一步构建起了“岗位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各单位共查找风险点1180个,制定防范措施186项,完善制度120项,有效破解了以往工作是的监督失范、监督缺位、监督滞后等风险防范瓶颈。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积极试行。认真学习《陕西省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实施意见》,积极研究探索电子化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和措施,为全面实现电子化操作奠定了基础。
以考促廉,建立了教育自律机制。严格按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所确立的方式、程序,对新提拔的20名同志进行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参加考试人员成绩均在85分以上。组织开展了“清风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廉政准则》及党纪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全县560名党员领导干部公开“赛廉”,全县党员干部学习党纪法规的积极性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加强办案,健全了查处惩戒机制。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全面推行。全县16个乡镇、15个涉农和窗口部门把点名接访与下访、约访、回访相结合,设立了17个信访维稳大厅,实施“三统一、一公开”和“八步工作法”工作机制,夯实了挂牌接访的责任,确保制度实施的实效性。年内,全县共接访76起,办结72起,警示训诫35人,从中立案12件,有效遏制了越级访、重复访等问题的发生。办案协作区制度强力推进。协助市纪委成功举办全市办案协作区现场会,会上交流了办案协作区“三位一体”的工作经验。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的“53561”的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市纪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年内,初查初核信件37件,结案27件,其中:全县6个协作区共排查案件线索18条,立案4件。通过协作办案,整合了办案力量,规范了办案程序,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信访听证终结制度有序实施。制定印发了《信访听证终结制度实施方案》,与协作办案、点名接访制度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全县办信访办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文章来源:陇县纪委